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高文珣
8月2日,A股迎來8月開門紅,三大指數集體走強,行業板塊呈現普漲態勢,航天航空與釀酒板塊領漲,僅鋼鐵、煤炭、有色金屬板塊逆市下跌。
受新能源汽車政策利好,鹽湖提鋰板塊指數當天大漲5.64%。
不過板塊中的贛鋒鋰業(002460.SZ)下跌了3.21%。
7月31日,贛鋒鋰業公告稱,將以20億元自有資金增資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同時,小米產投、極目創投等20家投資方也擬增資9.71億元,交易完成後,贛鋒鋰業持有贛鋒鋰電股權比例為60.87%,仍為公司控股股東。
據悉,本次贛鋒鋰電增資的領投方是小米產投與極目創投,其餘18個投資方均為跟投。
8月2日,贛鋒鋰業證券部一位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今年以來,鋰電產業下游的需求非常旺盛,下游公司為了保障原材料的供給,而參與投資佈局上游企業,是持續發展的一種策略。”
小米佈局鋰電賽道
按照贛鋒鋰業發佈的子公司贛鋒鋰電增資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鋰電”)擬吸收投資方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小米產投”)、海南極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目創投”)、以及巡星投資(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巡星投資”)、深圳市展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展想信息”)、江西佳禾電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禾電聲”)、信之風(武漢)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信之風投資”)、鎮江德茂海潤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德茂海潤”)等20家機構進行增資。
贛鋒鋰電的本次新增註冊資本為38850萬元,增資金額為97125萬元。
時代財經瞭解到,小米產投與極目創投的背後是小米公司,巡星投資的背後是OPPO,展想信息的背後是傳音控股(688036.SH)、佳禾電聲的背後是佳禾智能(300793.SZ),除了這幾家電子消費企業之外,汽車廠家也不甘落後,信之風投資的背後是東風汽車集團,而德茂海潤的背後是長安汽車(000625.SZ)。
鋰電池產業鏈下游的電子消費企業、汽車行業突然“抱團”投資上游的鋰電產業,或源於鋰供給未來兩年內相對有限,而下游需求將持續向好,下游企業為了鋰電池供給而未雨綢繆。
2021年3月30日,雷軍宣佈,小米集團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
“電動汽車沒有電池等於白費。”一位券商新能源分析師向時代財經表示,電動汽車技術的核心在於“三電”系統,即電驅系統、電池系統和電控系統,這三個系統構成了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而電池是最關鍵的。小米投資贛鋒鋰電,説白了,就是希望能保持穩定的電池供應。
上述贛鋒鋰業證券部人士也表示,這是下游公司的戰略,是正常的投資行為,小米、OPPO、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等知名公司此次參與投資贛鋒鋰電,主要是基於他們自身的戰略佈局考慮。
佈局上游是生存和發展所需
數據顯示,贛鋒鋰電成立於2011年6月13日,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截至2021年3月31日,贛鋒鋰電的資產負債率為69.89%。
對於此次引入小米等投資者,贛鋒鋰業認為,“有利於降低贛鋒鋰電資產負債率,降低財務費用,增強盈利能力,充分發揮各投資方在鋰電行業方面的各自優勢,推動贛鋒鋰電快速發展。”
從本次參與投資的20家機構來看,小米、OPPO、傳音控股是手機廠商,佳禾智能是電聲產品的生產商,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都是汽車製造商。
對這些鋰電池產業鏈的下游廠商來説,參與上游的投資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例如,長安汽車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都超過了3萬輛,東風汽車集團的新能源產品不僅包括乘用車,還包括輕卡、VAN車和專用車領域。
上述券商新能源分析師稱,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快於預期。“但是,上游的電池供給跟不上,而且,碳酸鋰的價格還在上漲,對於下游企業,尤其是to C端的企業,更是需要穩定的貨源,以及控制生產成本。”
鋰電的火熱從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的發言也可見端倪,他在近期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表示,“客户最近催貨讓他快受不了了。”
上述贛鋒鋰業證券部人士告訴時代財經,“我們的產品也是供不應求。”公司產品主要是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客户包括小米等機構。
不僅小米等對贛鋒鋰電進行了投資,贛鋒鋰業自己也對其增資20億元,説明了公司對鋰電產業的看好。
在上述券商新能源分析師看來,小米、OPPO、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等下游產業向上遊佈局,是公司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否則,在未來,你要麼拿不到電池,要麼就高價收購,這又會提高產品的成本,所以提早佈局上游產業是生存所需。”
截至2021年3月31日,贛鋒鋰電的營業收入為3.27億元,淨利潤為1655.17萬元。今年第一季度的淨利已經相當於2020年的一半(去年全年淨利3272萬元)。
鋰價高企,供給短期難以改變
行業的火熱,讓碳酸鋰價格開始上漲。
根據生意社價格監測,7月上旬碳酸鋰價格一直持續着平穩運行的狀態,市場需求穩定,有少數碳酸鋰企業工業級和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稍有上調,但是大部分廠家價格仍舊保持穩定。7月中旬開始碳酸鋰價格開始提振,隨後的兩週價格更是穩步上漲,臨近月末價格上漲廠家開始逐漸增加。
時代財經注意到,7月31日,已有企業對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達到了10萬元/噸,而在7月1日,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為9.04萬元/噸,一個月漲幅達到了10.62%。
對於下半年的鋰價走勢,國泰君安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鄔華宇稱,“下半年鋰價高度將超市場預期,我們調高下半年鋰價預測至歷史前高18萬/噸。”
這比之前中信證券的預測還要高,7月22日,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下游需求強勁增長,碳酸鋰價格漲勢再起。預計本輪鋰價的上行週期至少還可持續一年以上,價格高度可看至12-15萬元/噸。
鋰電每噸18萬元的這一價格,等於説,以目前9萬元左右的鋰價來説,還有一倍的上漲空間。
上述贛鋒鋰業證券部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個人的觀點,未來兩年,鋰電價格的下行空間不大,需求肯定是比較旺盛的,包括政策的推動。
作為鋰電產業的從業者,在他看來,鋰價在未來會有一定的上漲,但分析師的預測可能比較誇張,一下就看到很高,“的確讓人驚訝。”
鋰價高企,背後是供給短期難以改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5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均增長2倍。而歐盟要求2030年減少55%碳排放,2035年實現全電動化。
因此,天風證券預測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有可能達到580萬輛。
東北證券的研究報告測算,未來三年鋰供需將持續抽緊(鋰需求CAGR高達 35%,鋰供給為30%),鋰價正處於景氣度向上的大週期新起點。
時代財經瞭解到,雖然鋰輝石替代品的鹽湖提鋰、鋰雲母提鋰兩大工藝路線已經可以生產,但是短時間內不可能滿足下游激增的需求。
鋰的供給短缺,必然帶來動力電池的短缺。所以,小米等下游廠商紛紛採取相應措施,要麼加大與主要電池供應商的合作,要麼去尋找新的電池供應商。
上述贛鋒鋰業證券部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就目前來看,鋰的供需矛盾還無法轉變,“有一些投產的項目,2022年會有一點產能出來,但只有到2023年才會有比較大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