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代理老闆的兩年:確實有過很崩潰的時候,我的底線是活下去

地產代理老闆的兩年:確實有過很崩潰的時候,我的底線是活下去

文 / 王芳潔

編輯 / 楊羽

4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給地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政策層面最終定調在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儘管這句話前面還有好幾句前提,但很多地產圈的朋友都如獲至寶,眼睛裏只剩下兩個關鍵詞——平穩、發展。

最近一年,地產業真的太難了,簡直可以用天災人禍來概括。先是2021年中,從恆大開始,一連串民營企業債務違約,導致了整個行業的信用危機。好不容易等到2022年,市場有了回暖的跡象,奧密克戎又來了。上海封控了一個多月,交易直接跌入冰河期,4月底,北京的疫情又開始抬頭。當然,上海和北京不能代表全國市場,但眾所周知,一直以來,這兩個特大型城市都是地產市場的風向標。

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時段裏,大多數人把目光投射到了那些頭部的、暴雷的地產企業身上。但其實,整個行業的壓力處在傳導鏈條上,而位於下游的代理商,往往不比開發商的壓力小,因為他們是離市場最近的人。

2021年,易居中國全年淨虧損88.93億元,世聯行淨虧損11.29億,合富輝煌淨虧損4.45億,這就是代理行業三巨頭的現狀。而在這個市場上,還有一羣比三巨頭規模小很多的代理商,其中不少是創業公司。

這些公司還好嗎?

不久前,合碩機構創始人李偉在網上寫過一段話,或可作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寫道:

“21年上半年市場好的不正常,經常半夜笑醒,問上帝,兄弟何德何能這麼優秀,能賣這麼多房子。21年下半年突然又壞的不正常,經常半夜哭醒,問上帝,兄弟招誰惹誰。”

4月的一天,《最話》見到了李偉。雖説合碩只是個例,但這家成立不過六年的代理商所遇到的,的的確確是行業和創業領域的共性問題。我們想從李偉身上獲得一部分問題的答案:一家下游服務商,在遭遇行業鉅變時,會承受什麼樣的壓力;一家創業公司,在經歷疫情和行業週期雙重挑戰時,又該以何種姿勢生存。

以下是李偉與《最話》交流的口述實錄,有刪節。

“真懸,就比市場早了兩個月”

3月底的時候,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上,我寫一篇小短文,其中確實有説過,2021年的時候,曾經半夜笑醒過,也哭醒過。

但你要問我這是不是真的,我會説,當然沒有,just a joke。但情況就是如此,再堅強的人遇到,內心也一定會有很崩潰的時候。

2021年上半年,市場確實好的不正常。我們有80多個代理項目,80多個渠道項目,全部在北京。所以這個盤量還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它某種程度上可以定性的反映市場的走向。那年過完春節之後,市場就挺好的,整個3、4、5、6四個月,每個月我們都能比計劃多賣出個百分之二、三十,但我不認為我們就優秀到了那個份上。

要説市場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到了下半年,大環境和一些企業的負面一組合,又成了另外一種極端情況。

但你得試着去接受。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卡耐基的書,有一塊內容是説,人一定會遇到很崩潰的時候,那時要怎麼辦呢?第一就是你先設想最壞的結局,第二是從心理上接受——這就是真實的結局,然後再去做一些改變,每改變一點都是好消息。

對於這家公司,我的底線就是讓它活下去。所以,一切都變成了最簡單的數字遊戲,加減法,每個月進多少錢,出多少錢,流入得大於流出,這樣公司就死不了。這跟這個企業賺錢虧錢沒關係,跟它的核心能力沒關係,跟它的商業模式也沒關係。

也算我們命好,在生意特別好的時候沒有進行全國擴張,深紮在北京,而北京市場早就70%是國企了,所以這輪暴雷的項目,沒幾個在北京。當然,前兩年華東、華南市場爆發式增長,甜頭我們也沒吃到,恆大在全國就用三家代理公司,我們也沒進去,現在看,倒是也沒給自己挖多少坑。

這得感謝自己啊,要是前兩年盲目擴張,基本上咱們就不會聊這天了。那些在資本推動下盲目擴張的企業,現在都黃了。比方説,頭兩年特別火的居理新房,挺好一機構,一羣特有衝勁的年輕人,説沒就沒了。

要説第二件事,還是命好。機緣巧合,去年五月份的時候,和一個頭部房企的老大吃了頓飯。他跟我講,對未來的判斷非常不樂觀,所以他們現在的策略是收縮投資,緊抓現金流,甚至要優化人員。

那可是市場最好的時候啊,拍地拍的熱火朝天。吃完飯我一琢磨,人家是這麼思考問題的,而我們完全在做一些反向的經營選擇。

誰錯了?不可能是人家錯。

所以我們也開始做一些防禦性的動作,包括不使勁拓展規模了,儘量先把手頭的項目做好,現在看起來真懸,就比市場早了兩個月。

最關鍵的是,六月份的時候,我找一家房企要回了6000萬,沒多久這家房企就暴雷了。再後來,我們又找另一家房企要回了3000萬。

要是沒有這兩筆錢,一共9000萬,現在我們也挺麻煩的。到年底的時候,公司賬上還有七八千萬。其實2021年是我們業績最好的一年,全年代理銷售額500多個億,但小企業就是這樣,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做對了,這件事沒做對,白弄。

“沒有人天生會做生意”

客觀來講,2021年的坑,還不是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坑。最嚇人的其實是2020年春節,疫情剛開始那會。

由於2019年生意特別好,年底的時候,我們就把大部分錢都花出去了,該投不該投的都投了,該分不該分的都分了,賬上就留了2000萬。我感覺問題不大,公司還有1個多億的應收賬款,按往常,每個月也至少能回款幾千萬,過完年這些錢就該回來了。

我記得是那年的臘月二十九,武漢封城。當時真是嚇了一跳,2000萬什麼概念?我們一個月工資就要1200萬。

沒別的招,要麼開源要麼節流,你不能跟市場較勁。傳統的方式就是裁員,但我一想:不能裁。好多人就指着這份工資交房租,還房貸,有些員工還是一家三口,就他一個人掙錢。這時候要把人心傷了,再找人就不太容易了。

於是只能砍核心管理層的薪水了。合碩是一家比較徹底的阿米巴公司,我們有將近30個事業部合夥人,都是原來開發商的營銷副總,還有幾十個總監,這幾年我一點一點的把大家找過來,主要靠的是把一個邏輯説清楚:

咱這叫中年人無風險創業。

本來中年人創業沒有勇氣,現在哥們給你提供機會,讓你有勇氣幹這事兒。創成了,大家按比例分錢,虧了也不要緊,因為一分錢不用投,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投過錢,這公司從第一個月開始就是賺錢的。

所以這幫人,都是有十幾年經驗的老地產人了,經濟基礎都不差,我就跟他們説,要不我們先緩仨月,工資減半,將來再補。就這麼着,把1200萬減到了700萬。接着又去跟上游開發商要錢,把2000萬變成了4000多萬。

好在在那個窗口期,貸款特別容易,基本只要有房子,就能貸出錢來。幾個手段下來,錢也就到賬了。

這時我又想,不能讓人閒着啊,就開始折騰大家,做各種各樣新的嘗試,包括一堆線上的動作,我們也開始做直播,管它有效沒效,反正所有人都忙得要命,稀裏糊塗的就把這段時間給過去了。

但是事後想,真是上了一課。在這個行業裏呆了這麼多年,03年(非典)、08年(全球金融危機)都經歷過了,還是沒想到事情會這麼恐怖。從此以後,我們的現金流管理就會更嚴格一些,分錢也分的特別謹慎。

剛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因為掙錢了嘛,我們就去投資,不會投,亂投、瞎投。

2020年下半年,公司專門開了個會,對投資項目做過一次覆盤,真是一腦門子冷汗,沒有一個是符合商業邏輯的,各種超級低級的錯誤,價格的、合同付款的、投資權益沒談清楚的。最低級的一個,合作方打了1000萬到我們賬户上來,仨月了,我們才知道有這筆錢,都不清楚是股還是債。這時候才跟人談,還不是人家要什麼就給什麼回報。

説實話,曾經,我真的以為我們挺厲害的,把公司推到了現在,但那天一看就是命好。我們犯的任何一個錯誤,今天看起來都太小白,太低級,太不可思議,不可原諒。

從那天以後,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理解好像上了一個台階,也變得更加審慎了。沒有人天生會做生意,都是做的越大膽子越小。

“這個行業將有一個全新的邏輯”

其實這兩三年,市場都不太正常,2020年上半年很差,下半年略好一點,到了2021年上半年又特別好,是最近幾年最好的時候,結果到了下半年又變得極差,上游除了一些央企、國企還在考慮發展,大量的民企基本上都處在比較焦灼的狀態,有一些已經躺平了。

整體客户預期也是忽忽悠悠的,不説投資,就説自住型需求,改善型需求,也充滿了不確定性。疫情來了,大家肯定不買,疫情走了,又想着是不是對自己好一點。但是房企暴雷,貸款政策收緊,又倒逼着真實的需求被壓抑下來。

就開發商而言,這個市場上70%的企業融資都是不暢的,主要得靠變現,要麼是大宗資產變現,要麼靠賣房子回款,這就是他們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但現實是,傳統的營銷手段已經不那麼奏效了,得靠渠道來帶,但是渠道帶的量不一定滿足經營的需求,並且成本也太高了,現在上游的利潤已經被壓縮的接近盈虧平衡了,突然營銷成本又加了一筆。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裏,開發商極度缺客户和缺錢,但這兩件事邏輯上是不交圈的,這就是現實。

其實這個時候,開發商是更需要服務商的,因為他們需要有人幫忙解決現金流的問題。不管這個錢是你自己的,還是幫它做邊緣資產變現,當然最核心的還是替它多賣些房子。

現在我們的業務變成了三塊,一塊兒是解決客户量的,一塊兒是解決轉化率的,一塊兒是解決節點性資金需求的。其實以前,代理商只管在案場賣房子,現在我們也需要幫開發商獲客了,甭管他來自線上還是線下。

2020年的時候,我們開始和字節的幸福裏合作,他們負責線上客户線索的抓取,我們負責把這個線索在線下轉化,我們的置業諮詢師會帶着客户,一個盤一個盤的看,案場上也有我們的團隊,接待水平肯定比一般的要高,這樣客户就不容易丟。

這個是一個典型的線上跑到線下的路徑,其實挺難的,當年搜房就試過,沒跑通,倒是從線下跑到線上的鏈家,跑通了。這裏面有一個很辛苦很複雜的過程,一開始的時候,基本上六、七百條線索才有一個成交,後來,能跑到200多條線索一個成交。

這時,我才敢説算是把這條路跑通了,去年一個月穩定的成交量大概是60到80套。

另外,現在有些項目,已經沒錢去做營銷了。我們判斷,還是需要做一些投放的,就自己去做,但又不像開發商那樣大開大闔,而是效仿中介經紀人,把投放的顆粒度做的很細,一點點去嘗試。

投放來的客户線索,都會共享到一個客户庫裏,為了鼓勵大家共享,我們制定了一個政策,他每貢獻一條線索,後台就會返給他兩條,這樣大家就能一起把這個數據庫做大。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動作。但所有動作的歸因都是市場環境不同了。不能説市場好,咱就躺平撿錢,市場差了,就歸咎於天不下雨,咱也種不好糧食。這樣的組織,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所以上游有什麼痛點,下游就需要產生什麼新的能力,團隊的能力結構也要跟着變。做生意真的不能有太明顯的短板,它會倒逼着你,在不擅長的事情上也得努力去做。

比如管理,我以前覺得這個組織是不太需要管理的,甚至會排斥流程、權限這些東西。但今天,我也會把管理的顆粒度做細。年初那會,給每個經營單位的一把手,我都寫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最要緊的三件事,拜託他們在六月底之前,務必全部做到。

因為我相信有一天,市場會恢復正常,但到那個時候,遊戲規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個行業將有一個全新的邏輯。

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第一個事情就是,保證自己活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71 字。

轉載請註明: 地產代理老闆的兩年:確實有過很崩潰的時候,我的底線是活下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