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權益市場震盪加劇,對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來説,“固收+”基金產品是更好的選擇。但今年以來,曾經炙手可熱的“保底”固收+基金出現大幅回撤,虧損幅度甚至比肩權益基金,其中民生加銀、金鷹、銀華等基金旗下固收+產品跌幅超20%。
曾經“保底的”固收+如今跌幅堪比權益基金。
5月25日,老虎財經發現,“固收+”公募基金年內收益率大跌,有多隻基金跌幅超20%。
在跌幅較大的前十隻“固收+”產品中,不難發現可轉債基金是“主力軍”。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其中有5只可轉債基金回撤較大,南方基金、民生加銀基金、銀華基金、長盛基金赫然在列,而這些基金的共同之處便是債券持倉中可轉債的佔比較高。
眾所周知,債基中配置可轉債基金是為了增厚收益,換句話來説,可轉債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小覷。疊加這些基金還配置一些股票資產,一定程度上提升風險偏好。
而今年以來,股市與債市均遭遇“滑鐵盧”,這意味着“固收+”產品中“+”的部分明顯受挫,而基礎收益部分較少,難以抵禦股債雙殺大幅調整帶來的影響,也就不難理解其收益率大跌的原因。
固收+虧損幅度比肩權益基金,民生加銀轉債優選跌幅達22%
2021年,固收+“爆火”。
在權益市場波動加大、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年來,公募“固收+”基金這類產品憑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深受投資者的喜愛,業績與規模雙豐收。
從業績來看,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場“固收+”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7%,超過95%的“固收+”基金均實現正收益。
規模也接連攀升,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場“固收+”基金的管理規模逼近2萬億元,相比2020年底的1.39萬億元增長39.57%。
但今年以來,“固收+”基金風光不再,無論是規模還是業績表現均不及預期。
據Wind數據顯示,以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固收+”基金產品的成立規模從去年一季度的1759億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49億元,其中單隻成立規模超過10億元的不足20只。
除新發基金規模驟降外,公募“固收+”基金的業績表現一反常態,僅有少數產品實現正回報,多數“固收+”變身“固收-”,遭遇明顯的回撤。
以混合債基為主要表現方式的“固收+”產品尤甚,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888只混合債基中就有696只出現回撤。截至5月24日,今年以來跌幅超過20%的有11只基金,其中南方希元轉債跌幅最大,達25.5%。
除南方基金旗下“固收+”產品收益率下跌外,緊隨其後的便是民生加銀基金,旗下民生加銀轉債優選A今年以來跌幅達22%。
從其股票持倉與債券持倉便可看出端倪。
股票持倉來看,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的前十大股票持倉佔比合計達9.18%,分別為平煤股份、宋城演藝、中天科技、上海機場、巨星農牧、藥明康德、東方財富、兗礦能源、特別電工、神火股份。
而這些股票中有部分在今年以來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大幅下跌,像東方財富在今年一季度末,跌幅近32%;藥明康德在一季度跌幅僅5%,隨後股價再度重挫,短短兩個月,跌幅超18%;宋城演藝在今年一季度跌去近8%的基礎上,在二季度跌幅超13%。
債券也未能倖免,民生加銀轉債優選A中的債券持倉中,截至今年一度末,前五持倉佔比合計為40.67%,其中温氏轉債跌幅最大,截至5月25日,跌幅超8%。
股票與可轉債表現均欠佳,自然拖累民生加銀轉債優選A這隻“固收+”基金的業績。
縱覽民生加銀旗下的“固收+”基金,上述基金只是一個縮影。如旗下民生加銀家盈6個月持有期債券A今年以來跌幅超10%,民生增強收益債券A跌幅超4%。
當然,民生加銀基金並非個例,在今年以來跌幅超過20%的有11只基金中,還包括金鷹基金,銀華基金,長盛基金以及上銀基金旗下的“固收+”產品。
不只是收益率跌幅超20%的產品,像跌幅超10%的公募“固收+”產品更是不在少數,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5月24日,共有88只跌幅超10%。
高比例配置可轉債成虧損“元兇”
眾所周知,“固收+”向來是以穩健收益為基礎,而“+”的部分便是增厚基金的整體收益,簡單來説就是把一定比例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可轉債等風險資產,這意味着“固收+”基金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風險。
而今年以來,股市與債市均遭遇“滑鐵盧”,這意味着“固收+”產品中“+”的部分明顯受挫,而基礎收益部分較少,無法抵禦股債雙殺大幅調整帶來的影響,也就不難理解其收益率大跌的原因。
正如南方希元可轉債基金經理劉文良在今年一季報中表示,3月權益市場的調整幅度顯著超預期,導致淨值回撤幅度明顯加深,權益市場的調整幅度超出預期,可轉債在2-3月出現3輪明顯的殺估值,導致可轉債部分也給組合淨值帶來較大的回撤。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慘烈,三大指數均受到重擊,大部分個股遭遇不同程度的“滑鐵盧”。
短短5個月的交易時間,上證指數今年以來已跌去15%,深證成指跌幅超25%,創業板指跌幅更甚,已超30%。
不僅是股市,債市也未能倖免,迎來深度調整,債券市場收益率整體波動較大,可轉債更是如此。進入2022年,中證轉債指數年內跌幅超8%,與2021年全年取得18.5%的漲幅形成鮮明對比。
可轉債通常被認為是“固收+”產品的優秀輔助。如今,跌幅較大的前十名混合債基中可轉債基金卻成為“主力軍”。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有5只可轉債基金(A/C類合併)回撤較大,南方基金、民生加銀基金、銀華基金、長盛基金赫然在列,分別為南方希元轉債、南方昌元轉債A、民生加銀轉債優選A、銀華可轉債債券、長盛可轉債債券A。
這些基金的共同之處便是債券持倉中可轉債基金的佔比較高,像民生加銀基金的可轉債產品中,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今年一度末,債券前十持倉均為可轉債,持倉比例達53.17%;銀華可轉債債券亦是如此,前十大債券持倉中僅有一隻是國債,其餘均是可轉債,佔比達44.24%;即使不是可轉債基金的金鷹元豐債券A的前十大債券持倉中,有8只均為可轉債,合計佔比達42.7%
疊加上述6只“固收+”基金配置的資產還包括股票,也就是説股票和可轉債的倉位佔比已過半甚至更高,像民生加銀轉債優選A兩者持倉佔比超62%,類似的“固收+”產品不在少數,頗有一種是披着“固收+”外衣的權益基金。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場有87只“固收+”基金的股票+可轉債倉位超過70%。這種配置資產的方式顯然把穩健收益排除在外,在股市和債市均表現低迷時,風險一覽無餘。
可轉債基金在一眾公募“固收+”基金產品中只是冰山一角。像銀華基金旗下的其他“固收+”產品銀華增強收益債券、銀華信用雙利債券A以及銀華遠景債券也出現一定幅度的回撤,今年內跌幅超4%;長盛基金也無例外,長盛積極配置債券年內跌幅超5%,長盛穩怡添利債券A跌幅超3%。
當市場好的時候,被投資者認為的固收+是“無風險”高收益產品,而當市場走弱的時候,部分高比例配置可轉債的固收+風險便完全釋放,虧損“比肩”權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