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創一體化促推中國長三角突破未來產業“無人區”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4月7日,蔚來第10萬台量產車在江淮蔚來合肥先進製造基地下線。(蔚來汽車供圖)

  新華社合肥5月30日電(記者 馬姝瑞)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一側,一座佔地16950畝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按照規劃,未來這裏每年將生產智能電動汽車100萬輛、電池100GWh,預計年總產值達5000億元人民幣。

  這個開建剛剛“滿月”的產業園區是蔚來汽車與合肥市政府共同建設的整車工廠和零配件基地,前期投資500億元,旨在打造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之都”,吸引更多產業鏈企業聚集。

  與長三角豐富的科創資源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能電動汽車等一系列未來產業,既是蔚來汽車的發展策略之一,也是長三角科創一體化步伐提速的趨勢下,眾多科創企業普遍的選擇。

  “未來,任何產業的競爭都更強調創新驅動。”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在日前舉行的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揭牌儀式上説,聯盟將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從場景試點到規模化推廣應用的進程。

  “產業鏈聯盟面向的是整個長三角區域,同時也是面向未來的。”劉慶峯説。

  在人工智能領域,長三角已經協同推進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建設,形成了科大訊飛智能語音、阿里巴巴城市大腦、海康威視視頻感知等國家級開放創新平台。

  蔚來汽車合肥先進製造基地總裝車間。(蔚來汽車供圖)

  今年一季度,長三角區域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24.55%,較去年同期提高0.44個百分點,區域經濟的穩定性和強勁恢復勢頭顯著。

  在保持經濟增長“底氣”的同時,長三角在繼續推進科創一體化方面的“路線圖”也越來越清晰。

  第三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已經集聚了大科學裝置22個、科學儀器35546台(套),總價值超過431億元,平台累計訪問量達120萬人次。

  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出台後,日前在江蘇無錫舉行的2021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明確,將繼續實施一系列“硬核”舉措。

  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聯合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編制實施《數字長三角建設方案》,共建長三角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和一體化雲服務平台,推動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和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各類科創元素正在長三角內跨行業、跨領域、跨城市加速流動與融合。

  高等院校是重要的科技創新“原點”,也是高校雲集的長三角最顯著的科創優勢之一。

  在教育部日前發佈的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建設高校名單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三所長三角高校上榜。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圍繞量子科技發展等方向,創新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體系化、高層次量子科技人才培養平台。

  4月29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正式開工現場。(蔚來汽車供圖)

  今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研製目前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量最多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此前,中國國產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本源司南”也在合肥正式發佈。

  “量子計算機的超強算力在研發新藥、金融理財等領域潛力無窮,量子信息產業是代表性的未來產業,其應用只受人類想象力的限制。”推出“本源司南”的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輝説。這家公司所在的合肥高新區雲飛路有着“量子大道”之稱,密佈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建樹頗豐。

  量子通信、穩態強磁場、聚變能、類腦智能……在長三角,一批前沿科技在“無人區”裏不斷取得突破,“九章”量子計算機、嫦娥鋼、“墨子號”衞星等一批成果不斷湧現,也為未來產業積蓄了原始動力。

  長期從事科技創新工作的安徽創新館館長陳林表示,未來,長三角還需要深化科創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推動科技成果、企業需求、專家團隊、技術經紀人等資源“零障礙”互通共享,從而持續釋放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讓更多的“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