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名普通員工,戳破千億盲盒泡沫?泡泡瑪特被曝二次售賣盲盒,市值暴跌120億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財經

近期,一隻新上市不久的股票火了,上市首日市值即達到千億!這隻股票便是“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其產品被稱為“95後、00後的茅台”。

12月28日,新華社刊文指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畸形發展。此外近日有網友爆料泡泡瑪特盲盒涉嫌二次銷售。

28日,泡泡瑪特開盤大跌,盤中一度跌逾16%,截至收盤跌仍接近10%。最新市值1089億港元,相比前一日蒸發近120億港元。

泡泡瑪特門店被曝二次銷售,官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在濟南萬象城的泡泡瑪特門店,出現盲盒產品被拆封。

該網友稱,其在泡泡瑪特門店購買了三個盲盒,回家後發現上面封盒處均有黃色膠水,其中一盒裏的卡片還有摺痕,疑似屬於二次銷售。

該網友回到店裏,發現店裏的其他盲盒也存在這種情況。在網友發佈的視頻中,現場工作人員稱,將開始內部調查此事,會弄清楚究竟是店員跟外邊勾結、還是店員的個人行為,結果將及時對外公佈。

隨後,也有網友表示,曾在北京apm、北京頤堤港等地的泡泡瑪特實體店裏買到過類似二次銷售產品。還有不少網友提到,更願意在機器人商店或者網店買盲盒,原因是實體店的產品遭受暴力捏盒等人工干預的可能性很大。

所謂盲盒,就是不透明的盒子中,裝着表情呆萌、設計時尚的人偶玩具或動漫劇中卡通形象,只有拆開包裝後,才知道自己抽到的是哪一款玩偶。區別於普通玩偶,購買盲盒的樂趣在於神秘感。

或許中年人依然不理解,不過不要緊。90年代的小浣熊乾脆面集卡還記得否?一個原理。

據瞭解,一套盲盒一般由12個“普通款”和1個“隱藏款”組成,獲得後者的概率很低。在二手交易平台上,“隱藏款”和“熱賣款”的價格甚至高於原價十倍,這也就導致了店員們徇私舞弊的牟利行為。

舉例説,原價59元的Molly胡桃夾子,其王子隱藏款在二手平台上被賣到了1350元,售價上漲22倍;原價59元的潘神,其聖誕隱藏款在二手平台上賣到了2350元,售價上漲39倍。

以往,能獲得隱藏款的途徑,一是運氣絕佳,堪比中彩票,二是“端箱”。而如今這種拆盒後二次銷售的“第三種途徑”,顯然破壞了盲盒的遊戲規則。

12月24日凌晨,這位網友再次發佈視頻,表示已經收到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官方回覆。經過監控確認,12月14日,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有5名店員自行拆開11個盲盒,隨後買走了想要的。12月21日,公司與涉事的5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涉及的商品全部收回。

據中國證券報,12月25日下午,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第一時間對濟南萬象城店進行調查。通過店鋪監控,公司確認情況屬實,5名員工存在違規操作。鑑於該行為已嚴重影響顧客消費體驗和公司形象,12月21日,公司已與上述5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涉及商品已全部收回。該情況公司已經第一時間反饋給了消費者,並取得了消費者的諒解。公司啓動後續整改措施,對門店服務流程的不完善之處進行改進。同時,已經開展了對各地門店的巡視並加強監管,歡迎粉絲、消費者繼續監督。

股價開啓暴跌模式,

新華社:“盲盒熱”滋生畸形消費

12月11日上午,泡泡瑪特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9992”。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報77.1港元/股,發行價為38.5港元/股,市值超過千億港元。

12月24日收盤,泡泡瑪特總市值達1208億港元。出生於1987年的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楊濤持近49.8%股權,夫妻身家突破500億港元。

12月28日,泡泡瑪特股價忽然一改上市後的“風光行情”,開啓暴跌模式,最低下探至72.05港元/股,相較其前一日收盤價86.2港元/股下跌16.4%。截至收盤跌幅9.92%。

招股説明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公司總營收8.1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5.434億元增長50.5%,淨利潤為1.4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13億元增長24.7%。2017年至2019年期間,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人民幣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近三年的營收增幅分別高達80%、225%及227%。

Molly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許戀戀 攝

報告期內,泡泡瑪特的一大部分收益來自Molly,2017年~2019年,Molly形象的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的銷售額分別佔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總收益的約89.4%、62.9%、32.9%。

在高市值和高業績的背後,泡泡瑪特能否撐起千億市值、能否持續推出爆款IP形象也被市場關注。

12月25日,新華社發文《盒子裏的期待——透視盲盒消費》,文中稱,一個盲盒的售價在49元到79元人民幣不等,也有上百元的。不少玩家表示,花幾十元獲取一個小快樂挺值得的。盲盒不僅成為一個經濟現象,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年輕人,特別是“95後”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狀態。

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對此專家建議,家長和老師應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費觀,避免誤入消費圈套。同時,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對待燒錢的愛好,還是應當保持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們可以為快樂買單,但不該為衝動買單。”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韋文琦説。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App、齊魯晚報、

中國證券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