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居民消費的巨大潛能

擴大居民消費是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重要着力點之一,有助於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三篇文章,一起為擴消費、促消費出謀劃策。

——編者

讓消費活水源源不斷

萬軒

餐廳需要等位,服裝店導購員忙個不停,停車場裏停滿了車……不斷上行的消費勢頭,反映出強烈的消費意願和巨大的消費潛力。

人氣回暖的背後,是“真金白銀”的實惠。截至5月8日,已有28個省區市、170多個地市累計發放消費券190多億元,在文化旅遊、體育健身、餐飲服飾等多個方面,為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不少地方還疊加“購物節”“店慶”等活動,僅上海一地的“五五購物節”,啓動4分鐘後支付額就突破1億元,消費熱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雖然疫情造成了一定影響,但無論是網上採購、直播購物,還是線下消費回暖,消費需求一直在,消費動能也始終在。挖掘消費潛力、提振消費信心,一方面要激活存量,拓展消費空間;另一方面也要創造增量,提升消費水平。把被抑制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才能讓消費活水源源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帶來活力。

為消費復甦創造條件

耿航

消費是經濟循環的重要一環。擴大居民消費、釋放消費潛力,要暢通經濟循環,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條件,形成供需良性互動。

從復工復產來看,有序的生產活動和充足的商品供應,是擴大居民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推動援企紓困政策落地,才能促進市場人氣盡快回升,全面激活消費市場。比如,可以通過增加對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支持餐飲、旅遊等消費類小微企業復甦,有效對沖疫情的不利影響。

對個人消費來説,關鍵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打通消費“堵點”。比如,在消費信貸領域,重點圍繞養老、汽車、租賃、裝修、旅遊等消費領域,滿足不同人羣的多層次需求;在支付服務方面,加大對在線教育、物流貨運等各類線上商户的支持,深挖菜市場、早餐點、便利店、社區代購等非接觸支付場景,不斷提升居民消費體驗。只有完善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穩定消費預期,才能讓廣大城鄉居民更好消費。

發揮“乘數效應”

田宇

擴大居民消費,是應對疫情衝擊的有效舉措,也是實現消費提質擴容的必然要求。消費模式有線上線下,消費空間有城鎮鄉村,在釋放消費潛力中必須統籌考慮。

比如疫情防控期間,一些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賣不出去,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和消費受到抑制。切實解決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就要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如此才能促進城鄉消費融通,實現城鄉市場的協調和互動發展。

又如發放消費券,不少地方的做法通常是在線上派發、在商場使用,一些不熟悉手機操作的老年人和困難羣體很難受益。如何讓促進消費的措施更精準、更公平,不僅是改善民生的要求,也是治理能力的考驗。對此,有的城市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羣體發放特惠型消費券,收到了一定效果。只有兼顧效率與公平,發揮消費的“乘數效應”,才能實現激活消費、保障民生、促進發展的政策效能。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3日 05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4 字。

轉載請註明: 釋放居民消費的巨大潛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