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單日成交跌破7000億,中概股重挫,牛市根基受到考驗了嗎?
步入牛年之後,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震盪下行,已基本上把年內的漲幅全部吞噬。作為市場流動性鬆緊的敏感指標,A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量出現了持續萎縮的狀態。截至3月25日,滬深市場的單日成交量跌破了7000億元的水平,這説明了市場投資人氣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冰點。
A股市場從最高點下跌以來,累計跌幅超過了10%,創業板指數的累計跌幅達到了25%,並觸及到年線的支撐位置。從某種程度上分析,創業板指數作為A股市場的領先指數,如果它率先失守年線的位置,那麼意味着A股市場已步入技術性的熊市狀態,這對整個市場的投資信心與賺錢效應會構成較大程度上的衝擊影響。
從2月18日至3月中旬,可以定義為機構抱團股的殺估值行情,但與前幾年的去槓桿行情相比,這一輪的快速調整走勢,更像是一次局部去泡沫的行為,整體殺傷力不如2015年以及2018年。但是,經歷了這一輪的調整行情後,A股市場的機構抱團股估值已經發生了顯著降低的跡象,這有利於提前釋放出市場的估值壓力風險。
但是,從3月份以來,除了內部機構抱團瓦解因素外,外部市場環境以及政策環境的變化,卻加大了市場的調整風險。
其中,美股市場《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落地,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帶來直接的衝擊影響。在這一份法案之中,還是有一個具有針對性的衝擊政策,例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將會禁止其證券在美國股市上市交易。
很顯然,對這一法案,還是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對赴美上市的美股中概股,並不友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近一兩年時間內,中概股迴歸港股市場上市的熱情驟然升温,但中概股價格的定價權歸屬,仍然有一個反覆爭奪的過程。
外部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結合內部市場機構抱團股的瓦解風險釋放,成為了股市加速下行的導火索。或許,在當前的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下,對不少場外資金來説,更可能保持謹慎的投資態度,因為在頗具未知數風險的前提下,各路資金不敢大舉進場,似乎在等待更低的價格出現。
從今年2月份以來,A股市場出現了一系列不樂觀的市場信號。與此同時,創業板的牛市根基也受到了較大程度上的考驗,這對A股市場投資者來説,確實是一個比較消極的信號。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即使外部政策環境存在變數,但國內經濟基本面以及上市公司業績增速,仍然可以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這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整個市場的價值中樞水平,化解了股市持續大幅下行的壓力。
在非理性的市場環境下,有時候市場指數的下行空間會超出市場的想象預期,甚至考驗市場的估值底部,但歸根到底,還是情緒化因素的影響。當市場過度擔憂的投資情緒得到緩解之後,市場價格也會逐漸得到修復,所以在情緒化主導的環境下,對急跌的市場行情,反而不必過度悲觀,因為錯殺的市場指數,終究還是存在較強的價格修復需求。
2、3月份的股市行情,確實顯得並不友好。但是,既然經濟基本面與市場估值狀況未有發生實質性的惡化,那麼對中長期的市場行情也不至於那麼悲觀。與之相反,如果市場悲觀情緒得到了過度釋放,並導致市場指數跌幅超出了市場預期,這反而會是一個比較好的低吸機會。
技術性牛市受到考驗,市場可能步入一箇中級調整的走勢。但是,只要經濟基本面與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保持向好的態勢,那麼A股市場的中短期急跌走勢,也並不會改變股市中長期的牛市根基,完成價格修復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