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業績陸續出爐,房企沒有驚喜

三季度業績陸續出爐,房企沒有驚喜

作者 | 王澤紅

出品 | 焦點財經

臨近10月底,房企三季度業績正陸續發出,延續了半年報的氛圍,已披露的房企中降者多,增者少。

今年前三季,華僑城A扣非淨利潤虧損3528.43萬元,同比減少102.20%;首開股份虧損5.7億;陽光城淨虧損59.37億元;南國置業虧損5.31億,但虧損同比有所減少。

即便是號稱創上市以來同期最好業績的建發股份,如果拋開供應鏈運營分部業績,聚焦於房地產業務,營收雖然實現了增長,但淨利潤也同比下降 33.66%。

但其單季度銷售降幅環比有所收窄,旗下子公司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前三季度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189.18 億元,同比下降 29.17%;三季度單季合同銷售額442.76 億元,同比降幅縮窄至 12.62%。

深度參與地產紓困的信達地產,營收118.90 億元,同比大增46.71%,但淨利潤下降 20.93%。闢謠“應收賬款融資展期”傳言後,金地集團也宣告戰績,前三季度營收雖然下滑微降1.5%,但歸母淨利潤卻增長0.83%。

這一年中異軍突起的濱江集團也是如此,營收降幅18.69%,歸母淨利潤卻增長55.21%。特別是三季度單季,業績高增,歸母淨利潤7.7 億元,同比暴增1243.7%;扣非歸母淨利潤7.4 億元,同比猛增1275.5%,為歷年三季度最高業績水平。

除業績之外,濱江集團前三季度拿地也很活躍,被稱為民營房企中的“孤勇者”,前三季度累計拿地金額593 億元,新增土地貨值1449 億元,位居行業第4 位。尤其是在杭州三批次供地中,獨立獲取三塊宅地,總金額達69 億元。

截至10月28日,已披露房企中,營收、利潤雙增長的企業為數不多,萬科和金融街便被包含在內。其中,萬科前三季營收3376.7億元,同比增24.4%;權益淨利潤170.5億元,同比增2.2%。

去年6月底,如同一個分水嶺,成為房企業績最後的狂歡。此後進入下行週期,土地市場如同一根温度計,量出了內在的熱冷轉換。

從違約出險到鼓勵收併購,從停貸斷供到保交樓,風險蔓延下市場意願和信心嚴重受挫,監管部門對併購貸款、發債融資、AMC介入等方面給予引導,LPR持續下調,各地降首付、松限購限貸穩地產。

一年時間裏,發生了太多,50強房企超半數撤銷評級,出險房企被債權人呈請清盤時有發生,紓困地產和保交樓成為關鍵性工作, 僅“四大AMC”之一中國信達旗下的信達地產,前三季度參與30多家危困房企項目研判,累計跟進項目300多個。

代建生意也由此被催化,政府代建、國企代建、資方代建、城投代建業務機會增加,龍湖、旭輝和中梁控股等房企紛紛入場,正推進債務重組的華夏幸福也加入,綠城管理將其稱為代建的“黃金時代”。

旭輝建管成立僅一年多,便覆蓋政府代建、商業代建、資本代建等,還參與政府保交樓相關的爛尾樓項目合作。截至三季度末,累計在管項目44個,分佈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南京、蘇州、西安、長沙、武漢等重點城市,累計管理面積833萬方。

信達地產前三季新開工面積 289.13 萬平,其中代建項目佔180.17 萬平。10天前,其與中交地產組團,欲在房地產紓困類代建項目、不動產資源整合、城市更新以及房地產開發運營等領域展開合作。代建正吸引各方下場,並且形式也越來越多元。

行業發展邏輯轉變之後,地產老闆和掌舵人在重新思考和尋找,思考新的生存之道,尋找新的業務路徑,正如陳錦石在中期業績會上所説,中南建設穩字當頭,活下來是主旨,必須卧薪嚐膽,向黎明錚行。

房企輕資產轉型成為一大趨勢,華夏幸福全面轉型成為產業新城服務商;朗詩地產更名轉型代建輕資產業務,正加速出清重資產,最近一次是10月24 日出售上海朗松實業100% 股權;遠洋集團也在讓已持有的重資產變輕。

雖然地產行業尚處在下行週期中,房企業績普遍慘淡,但也在倒逼一種新的內生力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8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季度業績陸續出爐,房企沒有驚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