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力帆股份(601777.SH)一紙“關於參股公司重慶力帆財務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的司法重整的公告,將昔日“民營汽車企業第一股”再度拉回公眾視野。
早在2010年11月25日,上證主板市場迎來IPO首家民營汽車股票——力帆股份。與中國民營汽車企業的代表吉利、比亞迪、長城相比,力帆既不是最早生產轎車,也不是產能規模最大,更不是名氣最響亮,但卻是主板市場上IPO的首家民營汽車股票。
但與2010年年末高調登陸A股市場不同,在破產傳言中風雨飄搖苦苦支撐了兩年多之後,此刻的力帆股份正面臨退市、破產的風險。
23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實業)收到參股公司力帆財務通知,力帆財務於 2020 年8月21日收到法院送達編號為“(2020)渝05破申464號”的《民事裁定書》,法院裁定受理了債權人對力帆財務的重整申請,並指定力帆系企業清算組為管理人。
與此同時,力帆股份旗下包括力帆乘用車、力帆汽車銷售、摩托車發動機等在內的10家全資子公司,以及參股的力帆財務也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
“上述重整獲受理將可能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等產生影響。其中,如果力帆財務重整失敗並被轉入破產清算,公司將失去力帆財務長期以來提供的金融服務,對各項業務的發展將造成不利影響。”力帆股份在公告中指出。
而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9年4月修訂)》的相關規定,力帆股份股票已於8月24日起停牌一個交易日,在8月25日恢復交易時,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改為“*ST力帆”,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這也意味着,一旦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即使公司實施重整並執行完畢,但公司後續經營和財務指標不符合《上市規則》等相關監管法規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的風險。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汽車市場變革的大背景下,力帆能否翻身,依然是個未知數。
債台高築,積重難返
事實上,早在8月6日,力帆股份的控股股東力帆實業就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並在8月11日獲法院裁定受理。
8月21日,重慶破產法庭宣佈裁定受理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22家力帆系企業的破產重整申請。
而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查明,力帆股份已經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當前貨幣資金4300萬元,到期債務11.96億元,其他財產流動性差、無法變現,依法應予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額負債面前,力帆股份的財務危機由來已久。
截至今年一季度結束,力帆集團總資產182.93億元,總負債157.19億元,淨資產25.75億,資產負債率高達85.93%。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僅5.64億元,同比下滑74.88%,歸母淨利潤虧損1.97億元,同比下滑10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2億元。
此外,根據力帆股份在8月23日發佈的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訴訟(仲裁)1178件,涉及金額50.37億元。其中,公司(含子公司)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金額合計2.98億元。
在此之前,力帆股份就曾多次因債務逾期問題成為被告並敗訴。對於已經無法正常償還的多筆債務,力帆股份曾明確表示,公司目前存在持續虧損、負債較高、乘用車業務下降較大、大額債務逾期、大額資產被凍結、涉及訴訟(仲裁)較多、控股股東流動性短缺、募集資金無法歸還等經營方面的風險,且上述風險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
“司法重整是對具有經營能力的債務人,進行生產經營上的整頓和債權債務關係上的清理,以期擺脱財務困境,重獲經營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對比直接破產清算,破產重整能夠更大力度、更廣層面保護債權人、股東及其他相關權益人的權利,破產重整狀態下的債權清償率通常高於破產清算。”8月24日,有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來,力帆股份目前的問題是持續虧損、負債較高、大額債務逾期、大額資產被凍結,難以清償債務。但是,力帆股份的摩托車業務的基礎實力依然強大,且具有上市公司的外殼,應當認為具有一定的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能。
作為昔日的“國產摩托車大王”,力帆股份曾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力帆集中資源發展優勢產業,摩托車產業迴歸為公司的主業,以推行國四標準為契機,通過封閉運行,擴大摩托車、通機的產銷量,增強公司的造血功能。
造車失利,危局待解
面對資金鍊緊張和產品銷量大幅下滑的經營困局,力帆股份也曾公開承認,目前公司乘用車業務實際經營面臨停滯,乘用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業務下滑顯著,國內市場基本喪失。
資料顯示,自2003年進軍乘用車市場以來,力帆共推出各類汽車28款,如今只有1款在售,27款停產或者停售。
8月15日,力帆股份發佈的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7月產銷快報顯示,今年1-7月,力帆傳統乘用車銷量僅為1168台,同比大幅下滑94.55%;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612輛,同比下滑57.62%;但摩托車前七個月累計銷量28.75萬輛,同比下滑17.85%。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摩托車行業切入汽車行業,無論是在傳統乘用車,還是新能源車,抑或是大熱的共享汽車領域,力帆並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力。
“力帆汽車起家的同期,中國誕生了吉利、長城等一大批民營汽車企業,但市場分化已經非常明顯。”8月24日,汽車分析師鍾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而力帆走向邊緣的原因也與缺少研發能力、造車不專一、過於“投機”、沒有形成可持續發展戰略息息相關。
此外,力帆股份此番難題背後,是中國整體汽車工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市場淘汰賽加速的一個縮影。
早在2019年10月,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等四家企業就曾遭到銀行的內部風險排查,儘管“破產傳聞”無疾而終,但受汽車市場持續下行的影響,行業內部持續“洗牌”,不少三四線品牌車企的生存空間正遭到擠壓。
徘徊在破產邊緣,力帆股份也曾嘗試進行過多次自救。2017年1月份,為了節省開支,力帆將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90%的股權出售給了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2月,力帆又將其乘用車生產資質以6.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理想汽車,並將位於兩江新區的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出售。
然而,從力帆股份當前經營狀況來看,力帆汽車並未走出困局。
“外部經營環境的惡化,汽車產業的末位淘汰速度加快。在這一輪外部的壓力下,邊緣汽車企業就要慢慢出局了。”在鍾師看來,力帆在汽車業基本已經出局了,但如果能把摩托車做好也是有可能翻身的。
“要麼就轉型,要麼就轉行,這些企業基本上就要退出汽車業。如果還想要在汽車行業生存,那麼大概率是被別人收購,或者説變成了別的汽車企業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繼續存在下去。目前看來,邊緣企業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鍾師最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