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豹變,作者:李鑫,編輯:悟能,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7年前的聖誕節,一位被指“不懂車”的48歲中年男子,看準了電動汽車的產業趨勢,決定下場試試。
這位心血來潮者並非素人,而是全球視頻安防二哥——大華股份的聯合創始人朱江明。
9月29日,朱江明即將帶着零跑汽車登錄香港主板,定價每股48港元,淨籌資60.6億港元。
此前零跑汽車每股詢價區間在48-62港元,48元的發行價,市場似乎並不太買賬。而從目前零跑港股暗盤破發,已經跌超接近20%來看,明日股價恐不樂觀。
(注:暗盤是場外交易市場。在香港一般用於新股上市前交易,於新股上市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後進行。)
和“蔚小理”相比,零跑汽車無論是銷售收入、研發投入還是品牌知名度,都不及前三位,是典型的第二梯隊,
不過靠着朱江明偶爾語出驚人,比如“三年趕超特斯拉”,以及通過低價車型切入,數次衝進每月的交付量榜首,零跑知名度也逐步上升。
但如果我們仔細研讀零跑的招股書數據,將其帶入到當下的競爭環境,我們會發現,零跑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01造車磕磕絆絆雖然曾經被人評價不懂車,但對於跨界,朱江明一直坦然接受。因為在他看來,這些所謂的跨界,背後都有技術的連貫性。
1993年,朱江明作為聯合創始人,和好友傅利泉,創辦瞭如今的安防巨頭——大華股份。
大華股份最早切入的領域,其實並不是安防,而是調度通訊領域。
能成功跨界到安防,是因為在大華看來,調度機和安防的硬盤錄像機,都要用到嵌入式軟件,兩者擁有共同的邏輯內核。
而2015年從安防一腳跨到汽車,朱江明認為,汽車裏面的上百個處理器,運營的還是嵌入式的軟件,所以邏輯還是相通。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近幾年很火的商業概念“第二曲線”。
所謂“第二曲線”,就是那些延續企業生命的新業務。企業只有不斷創造新的“第二曲線”,才能實現真正的基業長青。
圖片來源:混沌大學
很多人認為,“第二曲線”是管理者高瞻遠矚佈局出來的,事實上,“第二曲線”的出現,更大概率,是基於過去本自具足的底層能力,有了能力,遇到合適的場景,新業務才有可能做成。單純追風口的人們,往往風停墜落。
不過,道理看似沒錯,但在具體的造車過程中,現實只會比理論更復雜。
2019年1月,零跑汽車第一款產品S01在北京水立方發佈,從這款產品,我們能發現,朱江明是一個希望“與其更好,不如不同”的非隨大流之人。
不同於“蔚小理”選擇用中型SUV切入市場,零跑的這款車型,選擇的是相對小眾的電動轎跑,希望成為年輕人的第一款車和家庭的第二款車。
然而這款被市場瞪大雙眼緊盯的車,銷量只能用慘淡形容。
S01在2020年的年銷量僅1000台出頭,還不到既定目標的十分之一。
在一些人看來,這款定價10多萬、續航里程不到500km的車,性價比較低。
同時,由於零跑S01的軸距僅為2500mm,整車從側面看起來彷彿被橫向壓縮,身材略短,但仍然要塞下前後兩排座椅,還要設計成Coupe造型,後排的座椅註定很雞肋。
也有網友評價,這款主打“科技運動風”的平民電動跑車,是“老年奧迪”“老年蘭博基尼”“老年代步車”……
零跑S01,圖片來源:零跑汽車招股書
銷量上不去,讓50多歲的朱江明一度焦慮。原本定好去國外旅遊,那個時候就沒心情了。加上疫情,朱江明就索性把自己關在家裏好好思考了一個多月。
隨後,朱江明調整思路,試圖從銷量入手,這就有了第二款售價7萬至8.5萬元的小型電動車T03。
對於這次戰略佈局,朱江明的解釋是,“現在做小車的企業比較少,我相信這只是順序問題。以後零跑也會做SUV,小鵬、蔚來也會做小車。”
如果僅從銷量來看,T03這步棋算是達到目標。
2020年下半年,電動汽車市場個人消費崛起,T03抓住機遇,截至2021年底,T03累計銷量為4.6萬輛。
但如果從利潤來看,零跑算是賠本賺吆喝。2019年以來,零跑汽車毛利率持續為負,這意味着公司完全是低於成本銷售。100元的商品,按70元賣。
數據來源:零跑汽車招股書
為什麼毛利為負?很明顯,這是因為產品賣得還是不夠多,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成本降不下來。
類似芯片業的摩爾定律,製造業有一個萊特定律。
20世紀20年代,西奧多·萊特在研究飛機生產時發現,飛機制造數量每累計增加一倍,製造成本就會實現固定百分比的持續下降。
也就是説,產量越高,製造成本越低。
萊特定律學習曲線帶來的成本下降主要基於人工熟練度的提升、生產工序的優化和原材料的節約。
因此,對於零跑而言,如果產品量能無法繼續放大,毛利為負的局面,恐無法避免。
當然,除了放量,車企還可以嘗試一條路——向毛利更高的中高端進軍。
02為何現在上市?2021年10月,零跑終於將戰略延伸到了偏中端的“正常車型”,開始交付中型純電動SUV C11。
這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6萬元至20萬元。零跑稱,截至2021年12月31日,C11共有22536個訂單,交付了其中的3965輛。
要上市,總要給資本市場更樂觀的預期。
除了C11,在招股書中零跑稱,計劃未來以每年一到三款車型的速度,於2025年底前推出八款新車型,涵蓋各種尺寸的轎車、SUV及MPV。
今年5月10日,零跑還發布了智能純電動中大型轎車C01。
C01基於C11同一平台打造,續航里程約為700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在四秒以內。同時配備了零跑引以為傲的自研智能動力系統:Leapmotor Power。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招股書
發力“正常”車型,在一些人看來,零跑開始走向了正軌。
是否走向正軌,還有待觀察。但必須要承認,直到今天才切入15-20萬元的市場,零跑面臨的競爭壓力將空前大。
盤點在場玩家,SUV方面我們會發現,目前15-20萬區間,已經有小鵬G3i、比亞迪宋Plus EV、大眾ID.3/4、廣汽埃安V等車型進行同台競爭,而轎車則有小鵬P7、比亞迪海豹等,這些都是狠角色。
從研發投入來看,蔚來、理想、小鵬2021年研發費用分別為45.92億元、32.86億元、41.14億元。
相比之下,雖然零跑號稱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實現核心系統及電子部件“全域自研”的公司,但其2021年全年研發費用也只有7億元,相比競爭對手,差距明顯。
有關於研發對電動汽車的重要性,技術出身的朱江明,肯定比誰都清楚。
早在2019年接受採訪時,朱江明就談到,未來的汽車的方向就是自動駕駛,就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背後是AI(人工智能)。
朱江明曾説,大華所在的安防領域,是AI最早應用的場景(注:人臉識別技術),所以,他對AI技術的前景,看得最清楚。
在他看來,因為大華也做了AI的芯片,可以把這樣的芯片用在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的這個場景裏面去。
但好技術是錢喂出來的,無論是自動駕駛芯片的研發,還是算法的研發,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在關鍵時期投入不足,未來可能處處被動。
此外,好的研發帶來產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產品還需要銷售推廣。
這同樣需要需要花錢。
從財報來看,蔚來、理想、小鵬2021年銷售+管理費用分別為64.86億元、34.03億元,53.05億元。
而零跑的2021年全年的銷售+管理費用只有8.25億元。
還是那句話,零跑的錢也沒少花,但同行砸錢也不手軟。
那麼零跑當下自身的現金造血能力如何?
這就不用問了,毛利率還沒轉正的零跑,經營性現金流近三年持續為負。
數據來源:零跑汽車招股書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概股估值如此低,零跑卻依然選擇跑步上市。
因為研發要花錢,推廣要花錢,而自身暫時不能造血。
所以,我們不難預見,即便上市後,零跑或許將繼續增發融資。
但不得不説,現在融資很有必要。因為當下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將帶動行業持續井噴,搶下更多份額,極為緊迫。
滲透率是個關鍵指標,它指的是商品現有需求量和商品潛在需求量的比值,而20%出頭的滲透率往往表明行業仍有發展機會。
傳播學有一個著名的創新擴散理論:任何新事物,從不為人知到廣為人知,它的擴散的速度並不均勻。
一開始,新事物的傳播速度會比較慢,但當接受它的人羣規模(也就是滲透率)到了某個臨界點(一般為10%-25%),擴散的速度會突然加快。背後的原理來自羊羣效應,第一批吃螃蟹的都是少數,但當吃螃蟹的人越來越多達到一定規模時,會出現明顯的跟風。
今年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28.3%,較去年8月的17.3%,足足提升了11個百分點,如果按照目前的銷量走勢,乘聯會預測,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或達600萬輛。
03起了大早,別趕晚集有人説,零跑汽車取名是為了諧音“領跑”。
從朱江明2015年聖誕節宣佈創業的時點來看,零跑確實並不算晚。當時蔚來、小鵬也僅創立一年,理想汽車創立大約5個月。
但從歷史佈局來看,由於早期的差異化策略不太成功,當下的零跑給人留下一種“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印象,甚至有人認為零跑走了彎路。
但差異化路線,真的就錯了麼?其實不必然。
如果從生物的角度做個類比,差異化競爭的本質,是和其他物種處於不同的生態位,這樣可以減少摩擦,降低競爭。
但從商業的角度上來看,差異化能成功的前提,是產品能充分滿足市場需求。
正如吳伯凡在克里斯坦森《創新者的任務》序言中所寫:
即使是過度競爭的市場,也不缺少用户需求,缺少的是發現客户隱秘需求的意願和能力。
如果我們能像父母對孩子一樣揣摩用户需要達成的目標,像醫生一樣從表面的症候解讀出用户自己都不知道的任務,企業就會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並獲得驚人的成長。
然而,從零跑早期的兩款車的銷量,以及相應的財務數據來看,零跑的前兩款產品,似乎還並不能充分滿足用户需求。
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曾説,進步=痛苦+反思。
對於創業而言,中途失誤或走了彎路,也並不那麼可怕,關鍵是在行動中迭代認知。
只是,在電動汽車產業趨勢過於明顯的今天,這個進步迭代的速度,需要更快一點,質量更高一點。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