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了一個經典的老問題,年輕人到底該買房還是買股?
最近因為股市的動盪讓我聽到了很多俏皮話,印象最深的一句當屬“我抄白酒股的底,白酒股抄我的家”。去年也就是2020年,是股市和樓市齊漲的一年。到底一線城市房價漲的多還是A股大盤漲的多還真不好説。
所以又回到了一個非常經典的老問題,年輕人到底該買房還是炒股?我相信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見仁見智的問題。當然,受限於我的能力(也為了讓這個問題更有意義),我們換一種問法。當下打算紮根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到底該買房還是炒股?
之所以改成這個問題的理由也很簡單,對於沒有從其他地方跑到一線城市紮根的年輕人,或者一線城市土生土長的本地青年來説,這並不算一個問題——因為他們已經有房了,所以這個問題的性質變得不一樣了。
那麼,我們就討論一個更聚焦的問題,對於典型的“北漂”“滬漂”羣體,手上的錢要麼只能付一個上車盤的首付,要麼可以拿來炒股理財(租房子住),只能二選一的話怎麼選?
首先我們先拿出兩個“典型事實”來看看。
第一,從2010年到2020年,過去10年股市的整體表現和一線樓市的整體表現哪個更好。雖然只看上證綜指的話,2010年和2020年都是3300左右,好像沒賺錢。不過實際上,由於股價上漲和股息的存在,A股的年化回報率在9%左右(數據源懶得找了,金融界等大網站都有測算的),累計回報大約是130%。
一線樓市房價漲幅,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北京二手房價格指數來算,累計漲幅大約是115%。當然,這個數還要再加上租金,如果再按租售比40:1來算租金回報,加上租金的話累計回報一共約是140%。這麼看的話,樓市、股市的表現沒有很大差別,都是年化9%左右。
第二,樓市和股市當下都很接近過去10年的最高點。先説股市,用價格/每股盈利來衡量股市的估值高低(即所謂的PE值),用萬德數據查一下的話,3400點的PE的分位數在82.5%,也就是説距離歷史的上限還有20%-25%左右的空間。
再看樓市,理論上房價的最高點是2017年3月份“認房又認貸”調控新政出台之前是最高點。但去年年底來看,一線城市中深圳已經突破了這個前期高點,北京還沒有突破這個高點。就北京內部來説,學區房已經突破了這個高點,非學區房離高點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很難給出一個數字上的相對精確的回覆。橫向跟股市比較的話,還是樓市更接近過去10年的高點。
所以只看這兩個歷史數據可以得到兩個推論,第一是股市和樓市的回報率整體上差不多,第二個是當下投資樓市的風險高於股市。
那麼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一個“關鍵因素”——國家的態度。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幹國家鼓勵的事情,遠遠比國家不鼓勵的事情成功的概率高得多。這個不需要我多説了,“房住不炒”已經明確了房價的上升空間基本上有限了,“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怎麼解讀也不可能解讀成負面的。
這一點上顯而易見——追高房價國家是不鼓勵的,投資股市國家是鼓勵的。
當然,我以前也説過,只看歷史數據做投資和選擇是盲目的。同樣,宏觀層面的分析也不能取代微觀層面的具體操作。平均數在大部分時候有意義,但也不是絕對的,就像西城學區房和茅台股票,他們既不代表平均數,也不能被平均數代表。
所以,對於普通的年輕人來説,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於拿到户口想長期在一線城市發展的年輕人來説,剛需第一套購房比炒股來的划算。理由有二:第一,一線城市房產依然是最保值的資產;第二,自住房的風險承受能力非常強。而且,首套房是國家許可的“加槓桿”,歷史上實際回報會略高於股市。至於房子帶來的安全感和“職業激勵”不需要我多説了。
對於在一線城市打算拼搏幾年再回家的年輕人,還是不要買房了。因為在當下的市場,出租房子絕對不是一個尋求回報的首選,哪怕房子略有增值,總體上還是虧的。今後全國房貸額度趨緊,房子的流動性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租房就租房,不要碰長租公寓就行。
對於拿不定主意的年輕人,持有現金、兩邊都不碰就好。利率上行期,資產價格擠泡沫是難免的,如果沒有長期打算,當下觀望一下我覺得是好事。
好消息是,中國經濟還在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階段,把時間拉長了看,都是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