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些基金公司正成券商的估值抓手!19家基金公司半年報出爐,景順長城等多家業績翻倍,卻有兩家不賺反虧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隨着上市券商、上市銀行等機構半年業績的披露,被參控股的基金公司半年報也陸續浮出水面。對於上市券商來説,財富管理產業鏈業務正對券商業績與估值增長產生影響。對於整個券商行業而言,財富管理產業鏈(包括金融產品代銷、資產管理、參控股基金公司)均將是推動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根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9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情況被披露。大部分基金公司在上半年表現亮眼,不少基金公司的淨利潤實現了翻倍。已披露數據中,華夏基金以超10億淨利潤暫列第一。

多家基金公司淨利潤翻倍

根據長城證券半年報,景順長城基金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27億元,淨利潤7.20億元,而2020年上半年景順長城的營收為10.67億元,淨利潤為3.53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景順長城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翻倍。長城證券持有景順長城49%的股權,景順長城也成為了長城證券的財報數據中的一大亮點。

半年報透露,景順長城的優秀業績,主要是因為基金業績近年整體表現優異,整體管理規模提升,帶動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此外,長城證券還在半年報中表示,景順長城作為股票投資領先的多資產管理專家,是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創新合作的發展典範,近年來為長城證券作出了積極的業績貢獻。

同樣淨利潤翻倍的還有國海富蘭克林。國海證券是國海富蘭克林持股51%的股東,根據國海證券的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54億元,同比增長141.16%,淨利潤1.34億元,同比增長近120%。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國海富蘭克林共管理36只公募基金產品及7只特定客户資產管理計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684.52億元,同比增長127.22%。

國海證券還在半年報中提,2021年上半年,控股子公司國海富蘭克林積極把握基金市場大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產品新發、渠道拓展和投研能力提升,充分發揮中長期投資和港股投資優勢,保持了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和經營業績。

此外,國海富蘭克林的長期業績的優勢在這份半年報中凸顯。截至報告期末,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權益類公募基金最近五年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行業排名第21位和第13位,固收類公募基金最近五年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行業排名第8位和第2位,業績排名行業前1/4的基金規模188億元,較去年末提升160%。

除了上述這兩家公司,在目前已經被披露上半年營收情況的基金公司中,東方基金、東吳基金和浙商基金也實現了淨利潤翻倍。

根據東吳證券的半年報,截止6月30日,東吳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25.83%;實現淨利潤1475.61萬元,同比增長151.14%。

根據浙商證券的半年報,2021年1-6月浙商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03萬元,同比增長65.62%,淨利潤891.81萬元,同比增加行4760%。

東方基金上半年實現了營業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59.48%;淨利潤4738.99萬元,同比增長123.08%。東北證券在半年報中稱,上半年東方基金加強投資管理,抓住A股市場結構性投資機會,佈局新能源汽車、芯片、科技、順週期賽道的產品表現較為出色,部分主動選股、量化策略的絕對收益產品獲得了較為穩健的投資回報。

華夏基金營收與淨利雙雙暫列第一

而在已披露業績的基金公司中,華夏基金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當仁不讓位居第一。根據中信證券披露的數據,華夏基金今年上半年,營收達36.51億元,同比增長53.24%;淨利潤為10.49億元,同比增長40.22%。

除了華夏基金,從淨利潤排名來看,排名居於前列的還有招商基金(7.84億元)、景順長城(7.2億元)、銀華基金(4.92億元)、人保資產(2.37億元)、諾安基金(2.22億元)、萬家基金(1.68億元)、永贏基金(1.4億元)、鑫元基金(1.35億元)、國海富蘭克林(1.34億元)。

若是從營業收入來看,除去華夏基金,還有景順長城(21.27億元)、銀華基金(20.27億元)、萬家基金(7.94億元)、長城基金(5.04億元)、永贏基金(4.88億元)、諾安基金(4.68億元)、國海富蘭克林(4.04億元)、鑫元基金(3.46億元)、東方基金(2.99億元)等公司排名暫時靠前。

不過,在已經披露業績的基金公司中也有基金公司出現了虧損,南華基金和東海基金上半年淨利潤分別虧損了1236.47萬元和868.52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東海基金由盈轉虧,而南華基金的虧損則進一步擴大。

相較於去年同期淨利潤出現下滑的還有永贏基金、興銀基金和鑫元基金,上述三家基金公司淨利潤分別下降了21.88%、3.96%和1.85%。

近年來,關於基金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説法不斷,尤其是頭部公募爆款頻頻出現,而部分中小公司旗下新基金髮行延期、失敗屢屢發生。大基金公司積累了高質量品牌、優秀的投研團隊、豐富的渠道等優勢,而中小基金公司的發展空間面臨被壓縮的困境。華南某公募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公募行業的競爭加劇,每個公司都在奮力向前趕,稍有不慎就會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