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王的逆襲之路:賣不掉就打折,沒人要就白送,一年卻賣出50億!
2017年,可以説是國內鞋業的轉折點。在這一年,曾經的鞋王百麗“賣身”退市,與之並肩的達芙妮則是全年虧損超6億,閉店上千家。即便是時至今日,這場屬於鞋業的寒冬仍未過去。
然而,也就是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卻有一家企業逆勢崛起,一年賣出3000萬雙鞋,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就在其他品牌賣店保身的時候,它卻成功開出8000家門店,以黑馬之姿衝出重圍,它就是大東。
1970年,陳光敏出生於浙江的一個貧困家庭。由於家庭條件不好,17歲那年,陳光敏就來到了一家制鞋廠做學徒。在之後的幾年間,從鞋子的設計、製作到銷售,陳光敏都有所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96年,陳光敏帶着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獨自創業,創辦浙江康鳳鞋業有限公司,也就是大東鞋業的前身。
不過在當時,温州的鞋廠太多了,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由於入局交往,陳光敏的康鳳鞋業並佔不到什麼優勢,處境堪憂。為了改變現狀,陳光敏決定徹底放棄男鞋業務,專做女鞋。經過一系列的調整,銷量反而比之前還要好。
就這樣,陳光敏賺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並將鞋廠更名為大東。陳光敏所要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銷售模式。當時主流的銷售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以連鎖專賣為主,如康奈、奧康等品牌;另一種則是終端專賣店模式,如意爾康、蜘蛛網等品牌。
不過這兩種銷售模式都存在着同樣的弊端:價格。假設一雙鞋的成本為20元,到了代理商的手裏可能就要漲到40元,等賣到消費者的手裏,最少就要80甚至上百元,在價格上並沒有什麼優勢。經過思考,陳光敏決定實行公司控股,聯營開店,統一管理的聯營模式。簡單來説,就是將此前代理商所掌控的分公司,全部進行“自營改造”,改為由公司控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家代理商所掌控的分公司的總資產為1000萬元,經過自營改造後,大東持股51%,代理商持股49%,但分公司未來的資金投入、供貨全部由大東方面解決,分公司盈利,代理商按照持股比例進行分紅;而如果分公司虧損,則大東承擔全部虧損,而代理商則能夠拿到原先1000萬元的10%作為“最低收益”。
也就是説,無論大東業績如何,經銷商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虧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大東順利從經銷商們的手裏接過了管理權。在拿下管理權後,大東將自己的低價策略進行到底——均價50一雙,最便宜的鞋子只要29元一雙,最貴的也不過300元。除此之外,為了保證快速出貨,店裏賣得不好的鞋子,很快就會打折降價出售,折扣力度非常大,幾乎可以説是天天在打折。
如果打折還是賣不出去,那就買一送一;這樣還沒人要的話,那就免費送給顧客。在陳光敏看來,庫存會佔用大量的資金,而囤積太久的鞋子,自身會發生氧化,影響銷售,倒不如虧本出售或是直接送給顧客,不僅能省下倉儲管理費,還能增加顧客的好感度,為品牌積攢更多的人氣。依靠這種經營戰略,大東成功成為了中國的“地下鞋王”。
雖然從利潤上來看,大東可能遠遠不如其他品牌,但大東的聯營店也具備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快速回款。一般來説,大多數專賣店都是一個季度甚至半年回一次款,最快回款週期也要1個月,但大東卻能夠做到每天回款。而大東的聯營店,每天的銷售額需要在當天或者次日打入公司賬户,公司每個月和店裏結算一次。同樣一個億的資金,一年週轉兩三次,可以做兩三個億的生意;而如果週轉十次二十次,就可以做十億二十億的生意。保持充分的現金流,就是大東最核心的戰略。
除了價格優勢外,大東在營銷上還很有一套。大東雖然很少請代言人,但每次請代言人,都是國內最大牌的女星。此前,大東曾請大S做品牌代言人,當時正是大S發紅之際。之後,大東又邀請楊穎做代言人,僅《奔跑吧》這一檔綜藝,就收穫了上億流量。明星效應+專賣店模式,雖然價格親民,卻營造出了高端的品牌形象,讓大東成為了不少女性的心頭好。
除此之外,大東的上新速度,也讓不少其他女鞋品牌汗顏。大東在國內外共計擁有一支數百人的設計團隊,第一時間洞察時尚動向,以最快的速度研發新品。起初,從研發到上市,大東至少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而如今,幾乎在半個月之內就能夠投入產出。超高的上新速度,讓其他女鞋品牌很難跟上大東的腳步。
在2019年品牌大會上,創始人陳光敏表示,大東鞋業將會在未來3年內逐步打造面積1000平方米的生態圈,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將誕生。對於大東,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又是否買過大東的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