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國總統一直沒有停止對在華美企喊話,讓他們回遷美國本土,美國政府願意出“搬家費”,但呼者切切,應者寥寥,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效果。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之後日本也使這招了,而且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做出實際動作,專門列出2200億日元,給在華日企撤離我國做“搬家費”。
據日經新聞7月18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公佈了第一批從我國撤出的日企名單,一共87家,他們將獲得總額700億日元的補助金遷往東南亞或日本本土。據稱,日本準備從我國撤出的第一批日企,多是那些生產線在我國,但市場卻不在我國的日本企業,而像豐田、本田這樣市場也在我國的日企,則不在撤離名單中。
此前,美國呼籲美企撤離我國,一是希望從經濟上繼續對華打壓;二是希望美企回遷後能增加該國就業崗位,降低失業率;三是不希望美企把先進的科技能力留存在我國。但由於青睞於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穩定的投資環境,便捷的原材料供應和勞務用工優勢,很多美企不但不願意回遷,甚至還在我國加大了投資和合作力度。
與美國以打壓我國為目的不同,日本是一個危機感極強的國家,他們回遷企業則更多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中美關係經新冠疫情、南海爭議等事情後,已經越來越僵了,此前美國已對華幾千億美元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税,目前中美貿易絲毫不見轉暖跡象,日本企業如繼續在我國經營只會跟中企一樣,承受更多來自美國的無理打壓,而回遷日本則能有效規避美國關税。
二是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整個世界幾乎處於“癱瘓”狀態,只有我國能有效組織生產,最後全球拿着錢排隊,等着從我國進口防疫物資,日本也是這樣。有鑑於此,他們希望日企部分在本土,部分在華,再搬遷一部分到東南亞其他國家,這樣“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供應鏈分散,有事的時候抗風險係數才大。
三是日本也不希望跟我國鬧僵,他們更知道如今已不是日本企業可以用技術碾壓中企的年代,像豐田、本田這樣主要依賴我國市場的日企則不撤離,一方面追求利潤,另一方面加強合作。
但是,與眾多美國在華企業的憂慮一樣,回遷或搬遷只是日本政府的意思,日本企業願不願意則是另外一回事。有日企高管稱,日本政府提供的那點資金支持,對企業發展來説簡直微不足道,更何況我國消費潛力巨大,消費品質也遠不是當年可比,日企的產品如今都是貼近我國市場在做,搬遷生產線是非常困難的決定。
不僅如此,像日本汽車巨頭豐田還宣佈要加大在華投資,與一汽集團合作,在天津投資約85億元人民幣建造新的電動汽車製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