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頻道將播雅克·貝漢《天堂電影院》等代表作
1905電影網專稿 據外媒報道,法國知名演員、導演及製作人雅克·貝漢於當地時間4月21日去世,享年80歲。
雅克·貝漢是法國電影的傳奇。
作為演員,他25歲就憑電影《男人的一半》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獅獎;
作為製片人,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讓貝漢第一次以製片人身份入圍奧斯卡
作為導演,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拍攝的自然紀錄片《遷徙的鳥》《海洋》等堪稱史詩級的作品,讓他成為全球觀眾心中的紀錄片大師,也令他獲得了法國國寶級導演的美譽。
在許多人看來,雅克·貝漢的藝術人生似乎是開掛的。他於1941年出生於法國,因為父親是劇院的舞台監督,母親是演員,所以他從小就生活在劇院裏。6歲就開始在電影大師馬塞爾·卡爾內的《夜之門》中客串角色。
20歲考入國立巴黎高等戲劇藝術學院,接受專業訓練。1960年,在意大利著名電影導演瓦萊里奧·蘇里尼的電影《手提箱女郎》裏擔任男主角,從此開始在影壇嶄露頭角。
1966年,憑藉在《男人的一半》中的出色表演,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獅獎,成為影史最年輕的影帝之一,也成為歐洲萬千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這樣的顏值放在今天也讓人無法從他身上挪開視線,然而,此時的雅克·貝漢有更遠大的理想:在電影裏尋找更廣闊的自由。
在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的日子裏,雅克·貝漢從未停止反思,就如同他的創作態度。因為在開掛的人生背後,他也經歷了外人無法想象的失落。
1970年,29歲的雅克·貝漢逐漸退居幕後,嘗試當製片人,影片數量驚人。迄今為止,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法國電影,如《盧米埃爾的孩子們》《放牛班的春天》《漫長的婚約》《香水》等,你不僅能在這些電影裏找到他的身影,也能在片頭出品、製作人名單裏找到他的名字。
但是他也經歷了多次的票房慘敗。尤其是1976年的《韃靼人的荒漠》,因為負債累累,一度讓他被迫中斷製片工作。
讓他的名字重新出現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名單上的是1988年朱塞佩·託納多執導的《天堂電影院》,他扮演成年後的多多。
青年多多離開故鄉時與阿爾弗雷多告別,這位老爺爺的一句台詞,讓許多人看過都會熱淚盈眶。
“不管你最後要幹什麼,熱愛它!”
這似乎也是雅克·貝漢一生遵守的準則。在1989年,製作《猴族》讓他真正將重心轉至自然生態主題,這部電影也標誌着動物電影在法國的崛起。
從1994年開始,雅克·貝漢陸續推出了“天、地、人”三部曲:《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喜馬拉雅》,將候鳥、昆蟲、山民作為電影主角,引發廣泛關注。
在他為自然紀錄片奉獻的大半人生裏,他曾為了《遷徙的鳥》,和飛行員、科學家飛越五大洲,掠過太平洋與大西洋,喜馬拉雅山和撒哈拉沙漠也都曾是他們的駐足之地;也曾為了《海洋》傾家蕩產。
《海洋》工作照
由400人的團隊,歷時7年,花費7500萬美元拍攝完成的紀錄片《海洋》,堪稱史上最燒錢紀錄片。影片拍攝了超過100部海洋生物,既表現物競天擇的規律,也講述海洋生物之間和諧共處的生活。與常見的自然界紀錄片不同的是,它記錄了海洋生物那些鮮為人知又帶有強烈情感的生動畫面。
雅克·貝漢為《海洋》準備了2年多,拍了4年多,設計了最先進的儀器,用魚類的視覺來看海洋。他一邊拍攝一邊籌錢,甚至不得不求助於全世界的企業贊助,尋求各國發行商、電影組織和慈善機構的支持。後來影片超支900萬歐元,這筆錢後來就成了他身上的鉅額債務。
最終,《海洋》不僅獲得了法國凱撒獎最佳紀錄片,也一度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紀錄片。
雅克·貝漢對自然生態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到這部電影時,已經到了一個神乎其技的地步。他從空間的三維拍攝、聲畫同步以及去人化的客觀記錄三個方面的細節安排來逼真地再現宇宙自然,將觀眾帶入到自然生態中,沉浸到電影夢境中。
夢裏,成羣的鳥兒從我們身邊飛過,還會被呆萌的海獅深情凝視。
“如果地球有一天,只剩下我們自己。還有比這個更悲哀的事情嗎?我們的電影不是永遠都有續集的那種影片,就是希望觀眾們能在電影院裏體驗自然之美!”
2015年,雅克·貝漢被納入法國海洋協會成員,以法國生態電影人身份與世界生態學者密切合作,用電影的力量去喚醒人類對地球生態問題的重視。
在中國,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是觀眾最熟悉的外國紀錄電影,尤其被家庭觀眾奉為美育必修課之一,他出演過的《放牛班的春天》《天堂電影院》也影響了一代中國電影人。
為紀念這位中國觀眾熟悉的法國電影人,電影頻道將於:
4月23日8:50播出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海洋》;
4月25日22:20播出雅克·貝漢出演的經典電影《天堂電影院》;
4月30日晚上17:20檔,《世界電影之旅》將推出紀念雅克·貝漢專題節目,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