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2004年左右,國內就開始出現選秀節目。
比如,湖南衞視的《超級女聲》,東方衞視的《我型我秀》。
那個時候,網絡平台還剛剛起步,因此,根本就沒有現在的流量一説。
當然,在傳統電視媒體主導下的這類選秀節目,與現在的選秀節目比如《青春有你》、《創造營》等相比,固然在互動性上有着不小的差別,但傳統媒體的“保守”情結與技術限制,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又不可謂全無優勢。
網絡平台的“即插即用”與靈活可拓展性,雖然給予它們在製作綜藝節目時以充分的想象力與創造性,但同樣,也會使它們在“流量”的世界裏迷惘甚至迷失。
27萬瓶牛奶被倒掉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新聞,估計在大多數人的概念與想象中,只能在中學政治課本里講到資本家和剩餘價值的時候才會有所關聯。
而這樣的場景,就與當下的一檔選秀節目緊緊關聯。
因為,如果要為心中的愛豆投票,就需要以通過購買該選秀節目的贊助商--一家制奶公司的某產品的方式,來實際支持。
只有買了該產品,才可能打開產品的瓶蓋,只有打開瓶蓋,才能看到投票必須的“投票碼”。
於是,粉絲們為了心中的偶像,不惜購買大量的牛奶,以實際行動來支持他們。
接下來,就出現了傾倒27萬瓶牛奶的頗具“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一幕荒誕劇。
而這檔節目,正是《青春有你3》。
事情“顯山露水”後,各官方媒體發聲予以嚴厲的批評。
而該選秀綜藝也立刻關停。
如果對這個事件進行反思,就會發現,如果資本與流量結合,流量與追星結合,追星再與資本結合,就會形成一個閉合的“圈子”。
在網絡生態下,當資本發現流量會創造大量的價值,而流量的產生與網絡的互動性密切相關,這時,資本就會通過流量明星與粉絲的互動而促進流量的增量。
一方面,粉絲被整合甚至自發形成組織,成為一股力量,於是這股力量甚至有足夠的能力“干涉”輿論與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因為當前的網絡生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流量生態。
另一方面,這樣的力量也等於給資本再度“投資”,於是資本就會進一步促進明星的流量效應。
此次傾倒牛奶事件,恰恰證明了此點。
贊助商拋出偶像,製造了流量。粉絲們出錢出力支持了偶像,於是一些偶像脱穎而出,成為眾贊助商後續贊助的對象,於是這些偶像的流量進一步加大。
這樣的遊戲規則其實是當前的一種娛樂生態,破壞了此一生態鏈,會導致一系列所謂的後果。
這可能正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我們只能從各個層面改進自己,以抵抗時代變化產生的腐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