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娛樂圈“打工人”送上“無價祝福”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娛樂

2020年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不尋常的年份,很多人在最後一天急着跟它説“再見”,卻又在2021年的第一天懷念它。生活中,AB面永遠都是並存的,有頹和喪,就有温暖和治癒。回望2020年“娛樂圈打工人”們曾給予我們的美好,希望每個人都能重拾熱情,奔赴山海,保持熱愛。

祝所有女性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儘管去年年初居家隔離期間,各家平台的選秀節目着實熱鬧了一陣子,但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上線後,真正的“爆款”就只屬於姐姐們了。30位“30+”女藝人,在質疑中走進大眾視野,憑藉實力出圈,改變了人們對中年女性的傳統定義,一檔節目為更多30+女性做了示範,女性可以不被年齡束縛,任何階段都擁有無限可能。就像節目一開始打在屏幕上的文案“三十而立、三十而勵,三十而驪”,這場“逆齡之戰”打得漂亮。

2020年是“女性大年”,《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傳聞中的陳芊芊》《不完美的她》《聽見她説》……女性題材的劇集、綜藝井噴,用或直白或隱喻的方式將一個個現實中的女性議題擺到人們面前,給人以啓迪和能量。而在以男性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脱口秀圈,《脱口秀大會第三季》讓楊笠、李雪琴等脱穎而出,為這種“冒犯的藝術”增加了女性視角和女性表達,她們以幽默的語言與獨特的個人風格,就年齡歧視、男性審美、職場差別對待、身材外貌焦慮等社會熱點話題,傳達出女性態度。

在娛樂圈各個場合,女性意識覺醒的例子還有很多:馬伊琍説“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秦嵐用“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來回應結婚生孩子的問題。現代女性實現自我的價值已經遠遠超脱了傳統的相夫教子,來人間一趟首先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祝福所有人隨時隨地“爺青回”

2020年最熱的詞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B站這一年超過22億條彈幕中發現,“爺青回”以542萬條的數量力壓羣雄,毫無懸念地拔得了年度彈幕頭籌。“爺青回”是“爺的青春回來了”的縮寫,用來表達人在變化後的環境中,面對曾經熟悉的人和事物時,重温青春年少時的快樂時光。

“爺青回”在剛剛結束的B站跨年晚會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檔被稱為“最懂年輕人的晚會”繼續啓用百人交響樂團,對影視、遊戲、動漫中的經典IP進行全新演繹,將引得無數年輕人熱淚盈眶的“回憶殺作品”搬上舞台,直播人氣峯值突破2.5億。

《西遊記》主題曲響起,舞者黃瀟詮釋的新版“悟空”橫空出世,觀眾席一片歡呼,線上觀眾紛紛“淚目”。黃雅莉則在時隔15年後攜B站Up主(B站上傳視頻的用户)再唱《仙劍奇俠傳》主題曲《殺破狼》,引發無數網友重拾記憶。青年鋼琴家郎朗攜手漫威,帶來鋼琴組曲《漫威英雄永不落幕》,熟悉的旋律將觀眾拉入到了漫威的英雄世界裏。戲曲節目《驚·鴻》將京劇裘派傳人裘繼戎的舞蹈表演和傳統戲曲演員的表演程式進行了糅合,通過《遊園驚夢》《斷橋》《天女散花》《鍾馗嫁妹》等經典戲劇曲目的串燒,展現了崑曲、秦腔、川劇、京劇、河北梆子、評劇的不同之美,也讓大眾領略了傳統戲曲藝術在現代社會的生命力。晚會更“絕”的還有由音樂人趙兆、民樂演奏家吳彤以及百人交響樂團演奏的《萬物笙》,用傳統民族樂器笙演繹非傳統的音樂曲目,在單個節目內形成了對東西方文化、古典與流行更為大膽的探索。

作為“回憶殺”的升級版,“爺青回”變成了“一切皆有可能”,給受眾的正能量超過記憶本身。去年年底,有網友在網上喊道:“爺爺,你喜歡的樂隊發專輯了。”暌違十年,搖滾樂隊萬能青年旅店發行了他們的第二張專輯《冀西南林路行》,引得樂迷提前感受了一把過年的喜悦。這張專輯以9.5分的豆瓣評分拿下華語第一高分專輯,僅線上銷售就突破20萬張,在抖音神曲滿天飛的時代,萬能青年旅店向人們證實了,優秀的作品從來不缺市場。

青春不會長駐,美好的青春記憶卻會源源不斷輸送動力,讓每個人重獲對生活的熱愛,重拾對未來的勇氣。

祝福每個“打工人”用努力換回無價

2020年的最後一天來臨前,每個人都急於與它告別,但真正到了揮手説再見的時候,才重新翻出那些閃光的美好。這一年裏,電影人成了最“難”的一羣人,沒有電影院的178天裏,他們每天都在等待讓銀幕重新亮起的那聲通知。2020年7月20日,電影院重新開業,直到十一國慶檔,人們才依稀找到電影院往日的人氣。過去的這一年裏,“追夢人”一邊自嘲“打工人”,一邊踐行着電影《奪冠》裏的台詞——“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

“喪”與“暖”是今年的主色調,兩種情緒看似矛盾,卻真實交織着億萬普通人的煙火氣。趕在去年年底才登上央視一套黃金檔的《裝台》,把鏡頭聚焦城中村的小人物,通過一座劇院,一個裝台的活計,一羣生活在底層的農民工,與陝西特有的秦腔藝術自然聯繫在了一起,也串起了一個個有温度的故事。人,沒有完人,也沒有十足的惡人,每個“打工人”都在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奔跑,有磕碰,也有喜悦,鍋碗瓢盆的碰撞才是生活的底色。刁順子的生活有點喪,但最後的最後,卻用“喪”治癒了觀眾。

互聯網在批量生產神曲、網紅、話題,在這個處處被標價的時代,“打工人”也是“追夢人”,讓我們在新一年更加篤定:一個人的夢想也許不值錢,但一個人的努力無價。 (新時報記者任曉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