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葫蘆娃、楚天歌營業帶貨 國漫IP都有哪些玩法?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娛樂


1905電影專稿 “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要讓全世界感到……”近日,一位新晉主播亮相某電商平台的直播間,唱起了動畫劇集《我為歌狂》的經典主題曲《我的舞台》,帶貨的同時還上演了一波回憶殺。

 

在短短15分鐘內,這位主播就贏得了兩萬多贊,最高同時近38萬人觀看。新奇的是,這位新晉主播並不是熱門的演藝圈“鮮肉”,而是動畫片《我為歌狂》的主人公楚天歌。

 

此次直播是利用動作捕捉的方式進行的,即這位虛擬人物背後有一位真人小哥哥在扮演,通過在身上固定的傳感器,把真人的表情和動作投射到動漫形象上,所以“一顰一笑”都非常逼真。作為中國首部以校園音樂為題材的動畫片,這部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製作的《我為歌狂》成為了90後的童年回憶。


彼時還是流行卡通畫風的時代,寫實風格的《我為歌狂》的出現立刻在學生羣體中風靡。有人説這部動畫極具里程碑意義,曾為擴大中國動畫受眾羣體做出了努力,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十八年前追《我為歌狂》的人怎麼想也想不到,時隔多年後,竟然會看到楚天歌以直播帶貨的方式“捲土重來”。對此,小電君專訪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助理、市場營銷部主任李早,她表示:“我們主要想通過直播,在虛擬偶像領域中的技術流程、呈現效果以及粉絲互動反饋上收集信息,未來讓動畫番劇和虛擬偶像運營的配合更為成熟。”


 

除了楚天歌,《我為歌狂》的另一位主演葉峯也即將“營業”,兩人有望攜手參與綜藝的錄製,甚至還可能到線下和粉絲見面。一系列新穎的形式讓粉絲們倍感驚奇,那麼,老牌國漫擁抱時下流行的宣傳方式,能再一次煥發新生嗎?

 

老國漫,新玩法

 

一直以來,老牌國漫在國內的動畫市場中都佔有一席之地。作為老牌影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手上擁有大家幾乎耳熟能詳的各種動畫IP:《大鬧天宮》《黑貓警長》《小蝌蚪找媽媽》《葫蘆兄弟》《舒克和貝塔》《阿凡提的故事》……

 

自1961年《大鬧天宮》橫空出世,上美影和中國動畫迎來了輝煌發展期。

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驚豔了日本動畫導演高畑勳;取材自敦煌壁畫的《九色鹿》飄逸又莊嚴,極具東方美;改編自中國諺語的《三個和尚》用寥寥幾筆道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中國式哲學”……這些經典的動畫繪製成了不少80後、90後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隨着大批日美動畫湧入國內後,上美影似乎逐漸淡出了觀眾的視線。而如今,它正在以全新的形式和大家見面。

 

五月底,上美影啓用了全新的logo,新logo保留了之前的字體,畫風更為簡潔。


 

左邊的圖案是以齊天大聖孫悟空為原型,現代與傳統的強烈反差趣味十足。對此,李早坦言廠標的更新是品牌升級的一部分:“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企業,我們也在嘗試逐步向外呈現更年輕化的品牌形象。”

 

除了品牌概念更加年輕化,上美影的各個IP正360度無死角地進入到了大家的生活中。不少品牌IP聯名服裝品牌推出國民T恤系列;《葫蘆兄弟》推出彩妝系列;《黑貓警長》出現在了牛奶包裝上孫悟空甚至還出現在了主題飛機上,飛上了天……合作種類包羅萬象。

 

“跨界”似乎逐漸成為了上美影的標籤之一。李早認為國產動漫越來越多出現在了潮流商品上,不僅是提升了產品的美觀度,也讓IP通過衣食住行圍繞在大家身邊,對大家認知、喜愛他們一定有推動作用。


 

除了聯名品牌外,上美影還自主開發了屬於自己的文創品牌。黑貓警長公仔、九色鹿拼圖、哪吒鬧海手賬、齊天大聖手鍊、一隻耳手工刺繡胸針……豐富的文創產品讓這些老牌國漫更加觸手可及。


如果你喜歡看電影,那你一定對2019年上海電影節的海報印象深刻。海報中的孫悟空形象由上美影授權,黃海創作。活靈活現的“美猴王”躍然紙上,拉開了上影節的帷幕。


此外,18款不同的大聖手辦也現身上影節,它們原本是上美影生產的不同系列的產品,經過包裝後,以盲盒的形式在現場售賣,吸引了大批影迷和盲盒愛好者的注意。

  

除了這些文創內容,上美影還順勢推出了微電影《JOY STORY Ⅲ:重返618號》,在短短的7分鐘內,《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哪吒鬧海》中的經典人物被賦予了全新的一面,熟悉的動畫人物與時下流行的“梗”結合,讓80、90後也感受到了這些老牌國漫不再只是塵封在記憶裏的“童年回憶殺”。


 

老牌IP想“復活”,秘訣還要靠創作

 

老牌國漫與各大品牌聯名對於IP的復活只能起到助推作用,核心競爭力依然靠的是內容創新。內容不過硬則很容易被貼上“賣情懷”的標籤。雖然近幾年上美影也在陸續推出一些新版本作品,但可圈可點的並不多。

 

例如在2015年上映的大電影《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評分就與老版《黑貓警長》有一定差距。


 

網友詬病於新版“畫風粗糙”“劇情低幼”“植入太多”,甚至還被冠上了“毀童年”稱號。回想一下1984版的《黑貓警長》,雖然是一部面向兒童的動畫片,但是劇情飽滿,懸疑設置充分完整,既有好人犧牲的唏噓,也有壞人被懲處的暢快。

每集結束後還會科普一個生物知識,即使是30多年後的今天來看,依然能發現一些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2016年,上美影再次推出了1986年版《葫蘆兄弟》的官方續集《新葫蘆兄弟》,雖然找來了原導演周克勤擔任藝術顧問,但是評分僅有3.8分。


新版本《葫蘆兄弟》在劇情上做出了很大的調整,爺爺變成了土地公公,還加入了失憶情節。

 

除了劇情外,不少網友在觀看後表示,新版人設畫風“太嫩”,就連爺爺看起來也年輕了好幾歲,皮膚光滑像磨了皮,實在有些違和。那個30年前具有中國剪紙風格的動畫消失得無影無蹤。

  

由此可見,雖然老牌國漫在商業上把IP玩的風生水起,但是內容製作跟不上,也只能吸引觀眾短暫的注意,消耗兒時的情懷。

 

眼下,《我為歌狂》第二季也會在今年內在網絡上線,這部時隔18年的續集,是令粉絲失望或者驚喜還有待解答。

 

從曝光出來的人物海報來看,畫風在保留原版的基礎上也做了一些升級,而作為一部音樂題材的動畫片,李早介紹在第二季中音樂素材將會更加豐富:“當下流行的民謠、搖滾、電子、古風等音樂都會加入。12集中將有十幾首歌曲,包括不同版本,配樂數量超過百首。”


這些老牌國漫IP,是中國動畫的傳統與文化精神的經典象徵,代表了國漫在過往數十年中的工藝和匠心。在當今新的科技、文化的觀念下,老牌國漫順應潮流變化,風格趨於年輕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背後支撐這些的還需要精彩的內容與用心的創作。

 

長路漫漫,初心不負,期待這些老牌國漫在未來煥發活力的同時,也能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守住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