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文|令狐伯光

好萊塢科幻大片《沙丘》和另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007無暇赴死》在中國上映,兩部電影的票房都不咋地。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沙丘》在中國的票房可能在3億左右,成績不算差但作為一部投資1.6億美元的好萊塢大片,這個成績真的只能説糟糕了。

《沙丘》在中國票房不高的原因也很簡單,和吹捧它好看的觀眾理由一樣。那就是因為年代的原因(小説1965年出版),對於全世界科幻的影響很大,但是沒有經歷那個年代的觀眾就覺得故事陳舊,世界觀老套,尤其是很多設定非常離譜,完全不科幻。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關於《沙丘》的稿子我個人寫過好幾篇,這裏就吐槽幾個大眾吐槽的設定吧。

《基地》是羅馬帝國衰亡史,《沙丘》是中世紀,“太空歌劇”不就這樣

《沙丘》這個世界觀和背景設定最重要的我認為有三個東西吧:未來科技、香料和帝國

一是未來科技,這是中國觀眾吐槽得最多的一點。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它這個未來都一萬多年曆了,結果未來科技除了各種宇宙飛船這種交通工具,中間的戰爭還是有炮彈的,但表現場面不多,最多的就是幾幫人拿刀互砍。這個設定嘛原著黨都科普爛了,就是説未來智能機器人發動過革命(《黑客帝國》?)。

所以,這個人機大戰後人類科技大倒退,人類防範AI智能機器人就沒有什麼智能機器的東西了,於是導致未來人類都是宇宙帝國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科技感還不如現在。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另外是打仗拿刀砍這回事了,這個宇宙的一個基礎科技是於公元8500年左右被霍茲曼發明出來的"霍茲曼科技",霍茲曼科技來源"霍茲曼效應",這種效應表現為"亞原子粒子間的一種相互作用"。

利用該效應人類可以進行星際旅行,星際通訊、製造霍茲曼護盾。

也就是正片裏面裹在人周身的那個護盾,護盾可以阻擋高速移動的武器,比如子彈,激光等能量武器則會"點燃"護盾,將其變為一枚核彈頭,進而毀滅周圍的一切,包括攻擊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人類被迫使用原始的弓箭和刀劍作戰。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這個理由就是速度快的武器不行,速度慢的武器就能安全地穿過護盾,殺死敵人。所以,未來明時明大家都能星際旅行了,結果這個打仗大家還拿刀互砍。

二是香料,它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這個香料的作用除了作為能源使用,最關鍵的它還能對人類使用,香料使人類內部的一部分人擁有預言、高速移動、超級力量、念動力等能力,掌握其秘訣的是於公元15800年左右誕生一個叫"貝尼.傑瑟裏特姐妹會"的以女性為核心的組織。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她們的終極目的是通過基因篩選育種,最終創造出"魁撒茲.哈德拉克"(救世主)的超凡男性(不正確了哈),這個超人將帶領姐妹會看到預言所不能及的那些地方(再帶入下《黑客帝國》)。

反正設定裏香料是一種麻醉藥物,只存在於厄拉科斯星球上,但它是這個宇宙最重要的商業貿易類的資源,更是許多科學技術的基礎根基。生產不易加上稀有性,成了政治權力鬥爭的中心。

三是帝國的設定,由於整個《沙丘》六部曲還是相當複雜的,但放到西方流行文化作品就是常見的羅馬帝國、中世紀那一套。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有帝國、有皇帝,並且這個帝國已經處於崩潰的末代。皇帝下面有幾個勢力龐大,幫助帝國統治宇宙的大家族,男主所在的厄崔迪家族實力強大,但是行事正義尊重本地土著。整個帝國有一個隱藏在幕後,無處不在的宗教組織姐妹會(《權遊》叫兄弟會)。

男主角保羅的媽就是姐妹會的成員,由於他母親的非常規操作,最終導致保羅意外成為了"魁撒茲.哈德拉克"(救世主),電影裏就是保羅如何發掘自己的潛能,一步步走上帝國寶座的故事。

都能星際旅行了卻打仗還拿刀砍?《沙丘》最離譜的3大設定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這裏不是分析《沙丘》系列設定有多離譜,因為它是一個流行文化作品。文化作品設定不管多離譜,它只要符合設定邏輯,角色邏輯和故事邏輯,這個本質上就沒有什麼問題,何況《沙丘》在當年對全世界的科幻都很有啓發性。

關鍵看觀眾get到get不到,為此吵架也很正常,流行文化這種東西網上每天發生無數次。

一是科技的方面的設定,即使設定符合邏輯也不用拿刀互砍,而且對於看動作片多了的中國觀眾,他們拿刀互砍打得也不好看啊。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中國觀眾對於科幻的理解,即使這些設定邏輯沒問題,人類都能宇宙航行了,請問未來的人類在發現刀槍近戰能砍破護盾的時候,發現打爆護盾會變成核彈。

那麼發明一個能彈開子彈又能擋住刀,被子彈打讓它不爆的護盾很難嗎?如果有困難,那就想辦法解決困難嘛,科學不就是不斷實驗和反覆驗證的過程。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這個可能和設定有點悖論了(畢竟霍茲曼科技大多數人不懂原理),可根據中國觀眾的科學軍事常識,這個護盾彈開子彈會爆炸的話,這不是一個殺敵利器麼。

它這個設定無非是擔心近距離開槍護盾爆炸,敵人和自己會同歸於盡。

人類已經能星際旅行了啊,近戰拿刀互砍還説過得去,這遠距離攻擊簡直是殺敵利器啊。敵人想殲滅大規模的敵人,直接遠程打這個護盾彈開然後引起核爆,那不是輕輕鬆鬆就解決所有敵人麼?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21世紀這落後的現代軍事技術,各種厲害武器都有各種各樣的保護機制(怕出事),中程,近程、短程和單兵作戰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門,作戰戰術更是應有盡有。

《沙丘》這個設定就像未來人類天天背核彈打仗,還沒有任何的保護機制。然後不想辦法解決,他們就背核彈和敵人用冷兵器互砍,有設定邏輯這也挺搞笑啊。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我個人覺得雖然同樣離譜,但《沙丘》這個設定還不如《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雖然也是未來星際戰爭還是打的子彈這套(物理領域沒突破),但大量的機器人,激光槍啥的眼花繚亂,就覺得拿光劍打架有點離譜。《沙丘》這個拿刀互砍就是太離譜。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我看原著小説的時候還沒覺得,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剛看到星球,沙漠,土著的服化道就感覺到了。土著不就是中東人嗎?把香料換成石油?再把背後西方歷史文化與中東拉扯那套整進來,這味兒也太沖了。

比如香料這個能源設定,未來人類不但能星際航行,而且能建造龐大無匹的星際飛船,片中沙蟲造型的宇宙飛船確實很龐大,沙蟲最長四五千米,未來的人類難道沒想過豢養沙蟲來產出香料嗎?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這樣自己就能掌握能源安全?這個技術非常難攻克嗎(原著裏其實後面也開始在豢養沙蟲)。

電影裏面有一場戲是保羅和他媽,在裁判官帶着改造星球的前期設施裏。她的説法是帝國開始想要把星球改造成天堂的,結果發現香料這個能源就不改造了,然後就開始開採香料,並且屠殺土著——

中國觀眾是下意識用中國人的文化思維去套,但人家西方人對於能源確實愛用搶的。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最後就是宇宙帝國這個設定,它跟西方另一“科幻聖經”《銀河帝國》一樣,這個宇宙帝國後面就垮了,因為它像羅馬一樣是一個古老腐朽的制度。姐妹會是政府背後的宗教,男主角保羅和他的後代為人類規劃的未來。這是一個在自己隱形管理之下存在的:永遠向外擴張,永遠不會滅亡,永遠不會過於聚攏,又不會過於分散的文明。

大家仔細看,西方文明文化這味兒衝不衝。

被譽為“科幻聖經”的《沙丘》,我們不妨用中國文化視角看電影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沙丘》就是西方自羅馬到近代文明,方方面面披的科幻皮。

不過,有意思的是中國觀眾為《沙丘》找設定上的不合理之處,與維護它是“科幻聖經”的觀眾一樣,背後其實是中西方文化影響力的一種拉扯。因為批評《沙丘》離譜的中國觀眾,他們還是受到西方近代古典科幻之後(太空歌劇),90年代,00年代西方現代科幻的影響(《終結者》《黑客帝國》等等)。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絕大多數觀眾是用現代美國科幻,包括現代美國商業電影模式(比如經常提到的漫威電影),然後去批評上世紀近代西方古典科幻(人家是文化傳承的關係)。

我們仔細想想,這個事情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嗎。它大概跟當下中國各行各業的發展,與中國崛起與西方關係的變化,導致中國觀眾對於文化意識上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什麼意思呢?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那就是中國各行各業,不止文化產業包括各種實業都處在學習西方的狀態,人家確實創造了近現代各種文化體系,全球化的商品背後就是文明文化,這個影響非常的深遠,一如跟着頌揚《沙丘》的觀眾一樣。

即使我們明明知道它設定在今天有些離譜,世界觀和內容陳舊老套就是西方文明那套。

可它確實也是“科幻聖經”啊,它對於全世界科幻的影響確實在那裏。大多數批判《沙丘》的觀眾,還是受到現代西方科幻的影響呢。而且我們跳出電影本身上升到科幻電影、整個電影產業它也值得被稱讚。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沙丘》你欣賞不來,可它真的值得中國影視產業學習。美輪美奐,宏大壯觀把西方古代文明包裝成未來科幻的影視工業你學不學?把電影處理得宏大細膩,又具有史詩感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你學不學?

這太值得學習了好吧,中國要有這樣的導演和影視工業把《三國演義》包裝成科幻——

尾聲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如果問我怎麼看待《沙丘》這部電影?我是談不上多喜歡,更談不上多討厭,卻挺羨慕他們有這種導演和影視工業,最終還是用的發展眼光看問題吧!

這是一部充滿西方文明代表性的電影,抵抗侵略者最好的辦法就是侵略者自己良心發現(我是搶你資源但我尊重你,我不殺你人,不炸你地下城我良心大大得好,你家公主和我戀愛,你還不和我合作?)。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這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這套罷了,最終用上了科幻元素而已。

這幾年,隨着中國和西方外部關係的變化,以及劉慈欣和中國科幻文化的冒頭,我個人對於文化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感覺好萊塢在科幻電影和很多文化作品,確實不像以前那樣覺得有趣,甚至奉為圭臬。

但他們強還是強的更是全世界第一,學習更是需要全面學習的。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這部《沙丘》也是,你管它軟科幻還是硬科幻這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它表達的文化和當時西方科幻作家創作時的心態。你要説它是科幻它當然就是,畢竟人家影響力那麼大。那些嘲諷和批評的觀眾呢?我們先能學到它那樣就謝天謝地了。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這個時候通常有人會説劉慈欣和《三體》,中國科幻劉慈欣和《三體》確實更拿得出手,但中國科幻文化缺乏更多的劉慈欣和更多的《三體》。我們哪怕把《三體》拉到和《銀河帝國》《沙丘》一個世界頂級科幻史詩的水平,可是我們現在只有一個大劉和一個《三體》啊。

這真的太少了,我們還沒有到嘲諷《沙丘》的時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8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沙丘》的人,早該用“中國人”的視角批評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