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現代快報訊 "勤學上進,追求卓越""錘鍊意志,砥礪堅韌" ……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小學生的寄語。近日,這些寄語變成一幅幅書法作品,張貼在全國的中小學校。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就是書寫者之一。寫書法近60年,孫曉雲謙虛地説:"實際上只做了一件還沒有做好的事——傳統經典書法的承傳。"其實,她一直身體力行地在做。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全國書畫界唯一一位連續三屆黨代表。
孫曉雲在參加會議 受訪者供圖
用小楷寫"四書五經",三年寫了7萬字
頭上有神明,腳下有底線,胸中有正氣,手裏有活幹,這裏的"活",就是書法。熟悉孫曉雲的人都知道,她對書法的熱愛與生俱來。
"我的初心,就是對傳統書法的熱愛,那種熱愛似乎就長在我的身上。"孫曉雲坦言,她的每一段努力,每往前走一步,都是靠的這種初心,所做的一切更是圍繞這個初心:將自己的愛好興趣和中華文化的傳承、中國傳統書法的傳承發展融合在一起。
從《道德經》到《大學》《中庸》,從《論語》到《孟子》,孫曉雲之前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把"四書五經"等文化經典一筆一畫用小楷寫出來。
如今,這一"小目標"實現了。她的《中華國學德育經典 · 四書合輯》近日出版。全套書用小楷抄錄,原大印刷,近 7 萬字。為了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全書是寫在專門設計印刷的老式信箋上的,包括書中的句讀,也是孫曉雲用毛筆一點點圈上去的。
"我花了三年時間,很少逛街,很少在外面吃飯,很少參加無關緊要的活動,一有時間就靜下心來做這件事情。"在孫曉雲看來,這是一個"工程",不是下了決心就能一口氣做完的,它必須一筆一畫地寫,十分費工夫。
文化自信基於書法自信,書法應成必修課
作為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連續三屆黨代表,孫曉雲在全國書畫界是唯一一位。
"能參加黨的十九大,覺得很榮幸;作為三屆黨代表,更感覺責任重大。"孫曉雲説,作為文化大省,過去五年江蘇的文化發展有目共睹。而她最關注的是文化自信。
總書記在 2016 年的"七一"講話中,強調要不忘初心,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這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所以,文化自信就是從書法自信開始。"孫曉雲認為,漢字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最基礎、最根本的載體,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下五千年,就是用文字書寫下來的。
在孫曉雲看來,中國書法和文學經典都是中華文化核心之核心,長期以來,由於文字與書寫斷裂,造成書法作為國民基本文化素質的缺失,對漢字整體認識的缺失,繼而造成了對中國文字以及文化發展的斷層。她認為,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標杆,不是去探討該不該繼承,而是應該堅定不移地繼承,"書法不是少數人的藝術,而應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
身體力行推廣中國傳統書法
這幾年春節前,孫曉雲會去街道社區慰問,居民們搶着要她寫的"福"字,光今年就寫了 1000 個,一直寫到正月十五 ……
"書法家要有社會責任心和書法責任心,要在傳承文化的前提下,為更多的人服務。"孫曉雲表示,文化自信,要從具體的事情上做起。比如,她寫《四書》,就是想用自己的行動,讓大家感覺到書法還那麼美、那麼精緻,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手中。
她坦言,真正喜歡書法的人還是很多的,只是需要一種氛圍、一種形式,把大家凝聚起來。畢竟,中國字是中國人血液和骨髓裏都有的東西,是每個人身上都帶着的基因。一旦重視起來、加以引導,就能夠把大家身上中華民族的基因激發起來。"每當看到一年比一年多的人喜歡傳統書法,每當簽名售書時看到排列長長的隊伍,我真的感到很欣慰。這欣慰不僅僅出於大家對我的肯定,更是為中國傳統書法的魅力所打動。"
孫曉雲一直鍾情於走傳統書法的路子。近年舉辦的展覽,分別題為"書法有法""請循其本""不忘初心"等,即體現了這一點。
她寫的理論專著《書法有法》先後 22 次再版,還出了日文版、韓文版等。"從 2003 年起到現在,我用毛筆簽名售書將近 30 次,每次都簽到全部售空。最多的一次簽了 1500 本,用了 5 個小時。"她説,由於連續重複相同動作,右臂肩肘肌腱損傷,至今尚未痊癒。但很高興,感覺就像自己燒了一大桌菜,大家都搶着吃得精光,我再累也是開心的。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