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紅柿是如何佔領餐桌的?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美食

天氣漸漸轉暖,西紅柿越來越甜的日子也漸漸近了。蔬菜大棚的推廣雖然能讓我們一年四季都吃到各種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西紅柿,但印象中還是覺得小時候吃的那種酸酸甜甜咬開一口汁水順着手流下來的西紅柿最好吃。


雖然西紅柿是國人家裏常備的蔬菜,常備到你根本意識不到它其實是“外來户”,而且西紅柿走上人類餐桌的路程充滿坎坷。

01

西紅柿能有多少外號

/ 這個外來户就有多家常 /

西紅柿有太多太多的名字,在北方很多省市它叫“洋柿子”“洋辣子”或“洋柿柿”;在江蘇一帶它也叫“紅茄”,而福建、貴州、內蒙古的人們叫它“紅柿”;還有云南人常常叫它“毛辣茄(角)”。除了前面那些接地氣的名字,西紅柿還有好多文縐縐的雅名,什麼“狀元紅”“五子登科”“壽星果”“喜報三元”等等。聽聽西紅柿在中國不同地方的名字,一方面可以發現,它一定是個外來户,不是中國原住民;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它是多麼家常。


紅燒番茄牛腩

我們現在吃的西紅柿起源於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南部安第斯山脈地區和秘魯北部,它的老祖先是野生的醋栗番茄,至今南美還有大面積野生種的分佈。一看這個“醋栗”就知道,西紅柿祖先的個頭兒不大,估計和現在的聖女果差不多,但口味卻差多了,皮厚且有澀味兒,汁水也不像如今這般口味濃郁。西紅柿的英文名字tomato也是直接從當地原住民的語言中取過來的,意思直白,就是“胖嘟嘟”。


醋栗番茄

據文獻記載西紅柿在經過漫長的原始人類採摘食用後,於公元前七世紀左右被納入人工馴化的行列。又經過大航海時代,於十六世紀來到歐洲,接着又相繼傳到世界各地。雖然在南美洲的產地,當地人一直將圓溜溜紅彤彤的西紅柿作為食用蔬果,可是在傳入其他國家之初,西紅柿在歐洲長期都是作為觀賞植物而小範圍種植的。或種在花園供人觀賞,或將紅果摘下作為裝飾品修飾家居,具體歐洲人什麼開始食用西紅柿,説法不一,反正直到十七世紀末,西紅柿才經由意大利大廚的烹製而風靡整個歐洲。


如今意式美食也離不開番茄

西紅柿在剛傳入中國之初的明清時期,也面對了相似的處境,因其綠葉葱葱、姿態曼妙,果實紅豔喜人,也是被視為園藝觀賞植物的。這些高顏值的果子,生着圓圓滿滿的形態和大吉大利的顏色,太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胃口,富貴階層都流行將其“植之園圃”,以至於當時的資料記載都將西紅柿歸於“花屬”。文人雅士對其命名,一定要注重發掘和展示其形態之美,精心包裝也可以將其價格抬高,“五子登科”“狀元紅”都源於此。


作為觀賞植物,確實也不賴

02

西紅柿的進擊之路

/ 從庭院到餐桌 /

不過,説實話,西紅柿真是個爭氣的好蔬菜。作為喜温性蔬菜,它最適宜生長的環境温度是20—25℃,喜水喜光,適合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自然生長。經過長期自然與人工篩選,西紅柿新品種不僅適應性越來越強,還生出了諸多有助於傳播推廣的天賦。比如根系發達,不僅不挑土,還不搶地;繁殖力強,特別利於人工選優雜交。於是西紅柿從“高富帥”的神壇上走了下來,變成了非常具有親和力的高產量、有營養的“人人皆可食”。名字也從“喜報三元”變成了通俗又形象的“洋柿柿”。


西紅柿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後,烹飪技術在短短几十年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西紅柿在中國傳播初期,它的食用就不僅僅限於直接生食,光有記錄可查就有很多在現代人看來有點怪口味的加工食用方式。比如在康熙年間的《台灣縣誌》中就有“蜜糖以充茶品”,或者《鳳山縣誌》中“乾者合檳榔食之”,或“清脆時以鹽醋搗之”等等......


其實,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西紅柿才普遍進入中國大小餐館,而且短短不足十年,各大菜系就用其開創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菜品,如京菜的“桃花泛”,粵菜的“鴛鴦蝦仁”,蘇菜的“菊花魚”。


菊花魚

拋開大廚名家的菜譜,西紅柿的親民還體現在它怎麼做都好吃的特質上。中國人學做的第一道菜,十有八九都繞不過西紅柿炒雞蛋。


“國菜”,西紅柿炒蛋

生病時,一碗西紅柿蛋花湯是很多人沒胃口的首選。


西紅柿蛋湯

更別提貴州的紅酸湯,勾走了多少人的魂兒。


酸湯魚

以之為基礎,西紅柿逐漸成為了中國人家常蔬菜中的黃金配角。你最喜歡西紅柿做的哪種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