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們的新主場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企老闆內參 ,作者:張心笛;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海底撈加碼外賣,新戰場號角吹響!後疫時代,頭部餐飲企業們正在尋求破局之路。
最近,海底撈公佈了自己的全新業務模塊“海底撈社區營運事業部”。上線社區營運中心後,海底撈將形成“外賣+社羣+直播+線上商城”的社區營運模式,探索堂食服務之外的多元化餐飲服務。
海底撈社區營運總經理張贏表示,“時代在變化,新的消費羣體需要新的服務模式去呵護、觸達。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會把服務半徑擴大,外賣是非常好的途徑。”
場景的拓展也意味着產品需要同步升級,張贏提到,未來,海底撈社區營運中心將推出越來越豐富的產品選擇。
“預製菜、烤串、滷味和啤酒,都在我們的研發清單中。已經推出的產品包括川香椒麻魚、金湯酸菜魚、缽缽雞等,以及好吃有趣的甜品,比如雙椰冰淇淋、南瓜蛋撻,還有桃桃茉莉這些茶飲,在疫情期間都賣得很好。”
頭部品牌發力背後:年輕人吃飯決策的3個變化!海底撈外,還有更多頭部餐飲企業們在加碼外賣,快速佈局線上。
便宜坊調整線上菜單結構,推出小份菜;東來順開啓線上“清真食品商城”,產品包括預製菜宮保雞丁、燒牛肉、紅燒蹄筋等大熱單品;賈國龍功夫菜投入重金自建配送團隊,大力發展外賣業務.…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目前部分傳統餐飲門店的外賣比例已經能夠達到50%甚至更高。
市場需求正在倒逼餐飲企業變革。
而在一系列新動作的背後邏輯,實際上是消費者的就餐行為遷移和餐飲需求轉變。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用餐場景被迫從“商城吃”“門店吃”,變成“街邊吃”“露營吃”“居家吃”...另一方面,由於場景的創新,消費者的下單行為也在轉變,正在從線下用餐轉移到線上點餐。
根據數據顯示,當前近35%的消費者在就餐方式上發生了較大變化,線上餐飲、居家烹飪行為比重大大增加。
同時,消費者線上餐飲消費的形式也日趨多元,外賣、外帶、預製菜都在考慮範圍,而年輕消費者們,對於餐品的營養搭配、食材品質等需求也更加強烈。
具體來説,內參君梳理了新消費者們在吃飯決策中的3個主要變化:
首先,餐飲社會化成趨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根據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2010年,“一人户”“兩人户”家庭分別佔全國家庭總數的15%和24%,而2019年,該數據則提升到18%和30%。同時,我國家庭户規模從上世紀平均每户超過4人,已經縮小至2020年的2.6人,小型化趨勢明顯。
家庭規模縮小,“獨居人”比例不斷提升,使得在家做飯的規模經濟效益逐步降低。換句話説,“獨居青年們開始覺得點外賣這事,省時又省力。”
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羣總裁王莆中在今年4月時曾提出“人頓”數的概念。其認為,社會餐飲規模未來30年內將有可能超過家庭餐飲。
“隨着萬物皆可外賣消費習慣的不斷普及,大家更願意把吃飯的需求交給社會餐飲來完成。如今,由於餐飲消費的便利性,用户有了更多選擇,考慮夜宵和下午茶,每人每天的人頓數可以從三頓增長到五頓。”
其次,外賣餐飲產品品質需求提升。
從前,消費者對於外賣的需求僅僅停留在“能吃一頓熱乎的飽飯”,而如今,在外賣需求逐漸強烈、選擇多樣化的情況下,Z世代主力軍們對外賣的品質要求也在跟着提升。
不少消費者表示,疫情後更加關注外賣包裝的安全、美觀問題,在此基礎上,如果時效有保障,那更是錦上添花。
“之前點過一次小吊梨湯,送來的很快,外賣包裝都有食安封籤,看着就心安。”一位消費者對內參君説道。
最後,到家餐飲服務需求更加精細化。
以往線下堂食的場景中,商户更容易能夠快速精準捕捉到消費者的用餐需求細節。而在線上趨勢下,商户觸達消費者的服務體驗更多來源於外賣的一次交付。
海底撈對此也表示,“我們要做到,在堂食可以享受到海底撈呵護的服務,到家或者社區場景中,也應該讓消費者感受到同樣、甚至更勝一籌的服務,這是很關鍵的服務方式。”
“雙主場”成日常餐企該如何做好外賣在上述決策變化的背景下,外賣業務、線上服務的社會價值被最大化凸顯。
餐飲行業在疫情三年的“磨鍊”中,堂食與外賣並重的“雙主場模式”已經變為主旋律,正不斷催生出外賣專營店、孵化獨立外賣子品牌等新玩法。
但趨勢出現,同樣意味着競爭激烈。對於餐飲企業而言,想要做好外賣還需要注意3點。
1、堂食與外賣要共生
疫情暫停堂食期間,線下門店的停擺,使得餐飲企業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外賣。但在疫情形勢穩定後,不少消費者卻反應“堂食體驗變差了”。在堂食轉型外賣的過程中,外賣佔比到底應該做到多少才不會“顧此失彼”?
此前,美團外賣曾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30/50法則”,指正餐和快餐商户的外賣和堂食比例。在“雙主場”時代,商家在保證堂食供給的同時,正餐餐廳外賣佔比達30%,快餐餐廳外賣佔比達50%,能夠最大化提升人效和坪效,達到線上線下運營的平衡。
美團外賣學院院長白秀峯介紹,"30/50法則"是在通過大量商家調研、平台數據研究、模型測算,反覆驗證之後總結出的規律。
2、服務品類要創新
5月上海等部分城市“堂食停擺”,海底撈快速行動,從擺攤到推出預製菜、烤串、滷味、啤酒等新品類,不斷滿足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
可以確定的是,餐飲零售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到家業務、外賣業務是零售的延伸。
“堂食有堂食的消費體驗,外賣有外賣的消費體驗,我們致力於在用户心智中打出的,是‘海底撈的商品、食材是新鮮放心的,外賣服務也一定是快速準確的’,而這又需要第三方外賣平台的大力支持。”張贏説道。
3、交付、履約等服務鏈路都要“定製化”
餐飲作為鏈路複雜的行業之一,從品質管理、產品、門店,到選址、設計、用餐流程等等都需要精細化運作。
在外賣、到家業務成為新重心後,鏈路在縮短,但服務卻更要求“定製化”。
張贏表示,外賣不僅止於外賣本身,更是涵蓋了整個到家、社區業務。“消費者在社區的需求和堂食需求完全不同,用餐場景更多元化,從親子場景、一人食場景,到夜宵、早點場景,甚至包括囤貨需求,這些都需要餐企思考如何做定製化服務。”
而在餐企尋求創新突破的同時,外賣平台也正在深化服務,積極為品牌餐企提供專業化、定製化的服務。
以美團為例,疫情中外賣平台進一步加強履約服務,通過專送、快送等形式保障配送時效,針對全國性連鎖類商户市,還提供聯合營銷、專家規劃、專屬調度策略等提供定製化履約服務。同時,針對餐飲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美團外賣還會進行客製化開發,包括服務履約、會員管理等。
面對未來,海底撈社區營運總經理張贏表示,“無論是基於餐飲零售化的創新,還是基於到家和外賣結合的創新,本質上都是基於人性與消費者場景的創新。”
餐飲企業線上線下融合是趨勢所在,如何在到家、外賣業務上搶先攻佔消費者心智,值得餐飲人深究。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