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小楊在一次聚會中提到了自己孩子最近的近況,大意就是,孩子在早教機構的學習中,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並不出眾。
看着別人家的孩子,在課堂中侃侃而談,充滿自信。而自己的孩子,即使是知道的答案,卻也一直不肯舉手回答問題。
孩子們自信開朗地笑着
孩子的不自信源於哪裏
有些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自信,不敢探索,不敢表達自己。在困難面前,我沒有經歷過任何嘗試,所以我認為我做不好,而結果真的影響了他的表現。接着,又反過來影響了她的信心,如此惡性循環。
如果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往往是在他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他自信心的培養並不重視所導致的。
那個孩子信心可以從何而來?家長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我們可以採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姐妹倆笑得非常自信
弱化別人家的孩子
許多孩子畢生的“宿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而父母往往會將別的孩子的優點無限放大,並將這些放大的優點看起來是孩子進步的目標。
殊不知,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認知環境中,他會認為自己在家人眼裏,總是有缺陷的。
一旦形成了這種認知,那他人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連爸爸媽媽都看不起我。從而從根本上誤解了的爸爸媽媽原本的意圖。
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攀巖
其實從上面的例子中也能看得出來,小楊非常在意自己孩子的成長,並且也經常將其他孩子的表現,和自己的孩子進行對比。
事實證明,小孩子在慢慢不斷的刺激和打壓下,其實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了。
所以,弱化別人家孩子的成就,是讓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孩子獨立搭積木,媽媽在一旁微笑鼓勵
積極期待孩子的成長,鼓勵孩子的進步
這一點尤其針對,2~3歲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在這個年齡段,是孩子逐漸建立起自信的關鍵期。
如果在這個年齡段中,還是成功地建立起一種“我一定能行”的認知。那麼對於他今後的自信心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時候,父母要學會適時的放手,積極期待孩子的成長。
父子倆一起各自繫鞋帶
例如,孩子在學扣扣子,或者繫鞋帶時,大家不妨可以讓孩子多試一試,給他們一點時間和機會,讓他們進行自主的嘗試。
一旦孩子成功了,爸爸媽媽就可以給他足夠多的鼓勵“我就知道你能行、好好做,相信下一次的困難你也一定能克服。”但這樣的語句來激勵孩子。
媽媽和兩個孩子一起做手工
降低孩子的心理壓力
在教育界有這麼一句話,成績優異的孩子,更加輸不起。
其實意味着,其實孩子非常的優秀,但是他們的心理壓力有時也會非常大,這種積累的壓力最終可能會壓垮他們,使他們在一次失敗之後突然之間就喪失自信了。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一旦他們有非常巨大的心理壓力是,就要給他們進行減壓。
讓他們明白,其實失敗並不是否定了自己所有的努力,而是應該重振旗鼓,為下一次成功繼續積累經驗。
一家四口自信滿滿微笑
總而言之,擁有合理自信的孩子,在今後也就更接近於成功,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