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營養豐富味道好,但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否則……

魚類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無論是蒸、烤,還是紅燒、燉湯

味道都十分鮮美

不僅如此,魚肉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

對健康也大有裨益

但關於吃魚也有很多傳言

比如吃魚補腦、魚膽清火等等

這些傳言是真是假?你對吃魚瞭解多少?

【第一題】

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吃魚有助於健腦

B、魚頭、魚鰓毒素多

C、魚鱗不能吃

D、魚膽能解毒清火

正確答案:A、吃魚有助於健腦

【解析】

魚肉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其中的DHA有“腦黃金”之稱,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一種主要成分,也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可以促進神經網絡形成使神經遞質的釋放和傳遞信息的速度加快,並能對傷亡的腦細胞起到明顯的修復作,從而增進大腦細胞的發育。

一般來説,魚腦、魚皮、魚籽這些富含脂肪組織的部位,污染物聚集更多但魚所受的污染程度與其生長週期、體型、生長環境等有關,生長環境好、生長週期短、體型較小的魚,污染更小。通常來説,正規市場購買的魚,不用擔心污染物或毒素超標的情況。

其實魚鱗不僅能吃,營養價值還很高:卵磷脂能增強大腦記憶力、延緩細胞衰老;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膽固醇代謝,調節血液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含量較多的鈣、磷等元素,對預防小兒佝僂和老人骨質疏鬆有好處。可以將魚鱗做成魚鱗凍食用。

魚膽千萬不能吃其含有膽酸、氫氰酸等有毒物質,毒性很可能比同劑量的砒霜毒性還大。若不小心攝入過多,容易在短時間內造成臟器衰竭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因此,在吃魚時必須摘除魚膽若不慎弄破,一定要將被污染的魚肉沖洗乾淨。

【第二題】

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深海魚一定比淡水魚好

B、大個魚都比小個魚好

C、野生魚未必比養殖魚好

D、魚肉可以完全代替紅肉

正確答案:C、野生魚未必比養殖魚好

【解析】

深海魚的DHAEPA含量普遍非常高所以很多人認為深海魚一定比淡水魚好,但深海魚的嘌呤含量往往也較高長期過多食用,會增加尿酸的代謝壓力,甚至高尿酸風險。所以,不用刻意追求深海魚,與淡水魚交替食用更佳。一週吃2-3次,每次100克左右即可

有的朋友買魚喜歡挑個大的,但對於同一品種的魚來説,如果個頭太大,魚的年齡一般也更老,肉質可能會比較粗糙,而太小的魚,未成熟,肉質不夠鮮美。建議買魚個頭挑“八分大”的較好。

野生魚肉質緊實鮮美,受到大眾偏愛。但其生長環境未必能得到保障,如果環境不達標,很可能聚集一些污染物質或毒素,人若長期食用,易對身體造成危害。而如今人工養殖的魚,在科學的操作和管理下,安全性較高,口感其實也不差,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正規市場買魚吃,更安心。

白肉雖好,但也不能完全代替紅肉,因為紅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魚肉無法企及的,特別是魚肉中鐵質的含量遠不如紅肉健康的做法是以魚肉、雞肉等白肉略多約每日攝入75-100g;紅肉略少,約50-75g。相互搭配吃,保證營養的平衡。

【第三題】

哪些人不適合多吃魚?

A、痛風患者

B、出血性疾病患者

C、服用痢特靈等抗菌藥者

D、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D、以上都是

【解析】

痛風是因為人體內嘌呤代謝異常所致,而魚、蝦、貝類等食物富含嘌呤,因此,痛風患者還是少吃為宜。如實在想吃,可選擇青魚、鮭魚、金槍魚、白魚等含嘌呤較少的魚類

魚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防止膽固醇粘附於血管壁的作用,對於動脈粥樣硬化者十分有益。但是,攝入過多EPA會抑制血小板凝集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來説,不利於病情的恢復,要少吃甚至不吃魚。

魚蝦等富含的組氨酸在體內可轉化為組胺,正常情況下,人體會分泌抑制組胺活性的物質——單胺氧化酶,但當服用痢特靈等抗菌藥、優降寧等降壓藥時,就會抑制單胺氧化酶導致組胺堆積,易誘發頭暈、頭痛、心慌、蕁麻疹等不適症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7 字。

轉載請註明: 魚類營養豐富味道好,但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否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