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坑老,該治了

“七旬老人理髮店3年消費200餘萬”“母親美容院4個月花掉91萬餘元”……近來,老年人在美容院“被套路”的戲碼接二連三。新聞案例有點極端,但此類現象卻很普遍。

美容養生坑老,該治了

説來奇怪,老年人在菜市場可以“斤斤計較”,怎麼進了美容院就“一擲千金”呢?

剛需是直接原因。人老了,各種毛病都會找上門,小到失眠、脱髮、腿腳乏力,大到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去醫院吧,排隊兩小時、看病兩分鐘;跟兒女説吧,不是沒空,就是嫌你囉嗦。

這時候,街邊一些美容店、養生店的機會就來了,一些店主吃準了老年人的心理,及時送來了“關愛”,“大爺大媽”喊得親熱。有的老年人是病急亂投醫,有的老年人是花錢圖個享受。

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年人辨識真假信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用俗話講,就是收割你的認知、交智商税。大多數老年人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有足夠的經驗和消費理性,但是在醫美養生領域的消費上,他們常常無所適從,舊的認知模式和健康焦慮帶來了非理性消費。如果子女不幫助老年人填補信息的盲區、情感的鴻溝,他們很容易投向羣體依賴,被美容養生的“美麗陷阱”所捕獲,一些美容推銷者就自信地聲稱“兒女做得還不如我們哩”。

近年來,各方的宣傳教育很多,子女的善意提醒也不少,但一些騙術也在迭代升級,繼續招搖撞騙。非常規的整治“剪不斷理還亂”,急需一些創新思路,例如同為騙局,相關監管部門針對金融和電信詐騙設置了“資金24小時後到賬”,再如健身預付卡設置了“七天冷靜期”,都是從源頭上控制,為整治醫美行業亂象提供了有益借鑑。

未來,人口老齡化將是趨勢,“銀髮經濟”的市場規模還將繼續擴大,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我國正規的醫療美容服務緊張,社區護理、家庭醫生等“看門人”建設也不足。當務之急是補短板、強供給,從機制和源頭上更快更好地滿足老年羣體日益增長的醫美需求。

當然,長效機制“遠水解不了近渴”,子女關愛是最好的“美容品”,陪伴是最好的“保健品”,子女們還要尊重老年人消費觀的變化。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分年齡,要讓老年人感受到自己“還是曾經那個少年”。

來源:央視網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73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容養生坑老,該治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