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文:名校資訊,小墨

前兩天在公園聽到幾個寶媽抱怨,她們家孩子膽子很小,還非常內向。

“出來玩,都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説話,玩耍,只是依賴在家人身邊,走哪跟哪。”

“對陌生環境特別的敏感,很容易哭鬧。”

“有時候在家裏,都是大人在哪,孩子也跟着到哪,像個跟屁蟲。”

“其他小朋友都大大方方,陽光活潑,就我家孩子見到陌生人就躲起來。”

相對比熊孩子來説,家長更希望孩子是個“慫娃”。但你可知道,其實不是孩子本身就膽小,而是家長的某些行為,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成長嗎?

想培育出勇敢,獨立自信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下面4個方面入手。

一、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定性了!

生活中似乎有這種現象:

孩子活潑外向,就容易討得家人朋友的歡心,而長輩也覺得這樣的孩子以後更吃得開;

內向的孩子則難得到長輩的青睞,他們總覺得這樣的孩子能力弱,不像別的孩子那麼優秀,認為內向的孩子有缺陷。

內向,外向,都屬於人類的正常性格特徵。內向的孩子則更喜歡獨處,做事周到細緻,考慮問題謹慎全面。

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內心,膽小,總逼他們嘗試一些挑戰他性格的活動。

挑戰自我是好事,但用錯了方法,只會讓孩子真的從內向性格,變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

其實,內向≠膽小。當孩子見到熟人,不打招呼的時候,你總是刻意讓孩子叫人,不叫就罵孩子膽小,不懂禮貌...

父母每一次的刻意,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孩子樂觀開朗,懂禮貌,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信心逐漸縮減。

久而久之,孩子真的會認為自己就是膽小的人。

內向不等於膽小,千萬輕易給孩子貼標籤,讓他們慢慢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我們只需要靜待花開!

二、父母要學會放手,別束縛孩子的自由成長。

父母都很愛孩子,但也有很多人打着愛的名義,束縛孩子的成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

孩子想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怕他做不好,影響自信,然後選擇幫助他;

孩子想探索大自然的時候,你覺得太髒,有危險,勸阻了孩子;

孩子想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鞋子,你覺得不好看,替孩子選擇了。

慢慢的,孩子有了依賴,什麼都想靠着父母,自己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成長。

請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處理問題,給他們犯錯的機會。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家長平時要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他們獨立的空間,讓他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千萬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而是要給孩子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讓孩子學會將學習和玩樂的時間分開。

孩子能體會到父母的理解,並逐步鍛鍊自我控制的能力。

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去嘗試、去試錯,讓他們積攢更大的能量,迎接將來精彩的人生舞台!

三、父母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平和,不要動輒吼叫。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上一輩的教育方式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下一代。

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將來也會吼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自信,就在父母的每一次吼叫中,逐漸遞減,成為人們眼中所謂的乖孩子。

他們會覺得,我是不是太笨了,總是惹爸爸媽媽生氣,還是他們不愛我了,總是罵我。

下次我見到熟人,一定要裝作很開心的打招呼,爸爸媽媽就會覺得我有禮貌了吧。

父母的語言可以是一把鋒利的匕首,也可以是一朵美麗的花。有時候,温暖的話語要比鋒利的指責來的有效的多。

語言温暖柔軟,孩子更容易接受。明顯表達了你的感受,孩子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明白了自己該怎麼做。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要和孩子説清楚問題所在,就事論事,而不是動不動就發脾氣,罵孩子。

偶爾忍不住罵了孩子,自己也要學會放低姿態,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對等的位置,學會跟孩子道歉。

培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是把他們教育成你自己理想中的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在學習,家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找到跟更合適的相處模式,助力孩子很好的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