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9點06分,迎來立秋時間。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着孟秋時節正式開始;”“秋”是指暑去涼來。
雖然“立秋”已至,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天氣依然很熱,立秋之後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由於今年夏至與立秋間有5個庚日,所以今年中伏從7月26日至8月14日共有20天,加上末伏的10天,今年整個三伏天長達40天。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還是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時,仍要多補充水分。在飲食上,滋陰潤燥則成了調養的關鍵詞,尤其有三類人羣需格外注意保養,切勿貪涼。
由夏入秋,這三類人羣需格外注意
第一類: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第二類: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
第三類: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需防“空調病”
立秋後,家中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裏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隨身備一件外套“避寒”。
立秋需防黴變致腸胃病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一般來説,如果氣温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黴變。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立秋早晚温差漸大預防感冒
立秋過後,再加上時而來襲的颱風影響,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晝夜温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温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温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着涼。
立秋飲食養生,多吃這三類食物
1、 秋季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燥感,應多吃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2、 秋季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甘味食物有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
3、 肺與秋氣的關係十分密切,秋季應多吃潤肺生津的食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