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熊孩子往鄰座火鍋裏吐口水,父母置若罔聞,店家做法太霸氣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幼年時期的行為舉止和對待他人的態度都離不開父母的薰陶。如果父母價值觀存在問題,教育出來的孩子素質一定不高。
小玲前幾天去吃火鍋就遇見了這樣一件事。一對父母帶着7歲的兒子來吃火鍋,因為店裏人多,上菜稍微慢了些。孩子在座位上一直拿着筷子敲盤子,還大聲喊叫。家長只顧玩手機,絲毫不顧及周圍顧客的感受。服務員便來提醒,誰料孩子竟然向鄰座的火鍋裏吐了口水,家長不但不道歉,還置若罔聞,理直氣壯責怪服務員。最後,經理出面以客滿為由“請走”了這家人,霸氣做法讓人稱讚。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家長的行為中就能猜出來。正是因為有這樣不負責任、不明事理的家長在,才會有那麼多熊孩子,令人生氣又無奈。那家長如何以身作則、正確教育孩子呢?
1. 環境薰陶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俗話説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喜歡玩手機,孩子就會沉迷手機;父母談吐優雅,孩子會講禮貌。家長要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方式,處理好家庭關係,堅持原則,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2. 獎懲並行做錯了事,要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必要時給予一定懲罰。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是不該做的,指出危害,他們才有改正錯誤的動力。同樣,做了好事要給予表揚或獎勵。賞罰分明,孩子心裏才會有一條分界線,久而久之會確立自己的處事原則。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不要在孩子面前説髒話、討論他人是非;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遵守交通規則等,這些都是家長言傳身教,教育孩子的。只有自身做到位了,孩子才能學得更快。
4. 深度體驗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成人的社交活動,比如朋友聚餐、生日聚會等等。在適當的時機,針對大家的某個行為對孩子進行現場教育更能加深印象。即便孩子只是坐在一邊看旁聽,也會有所收穫。
説了許多教育方法,家長學會了,但難免孩子不聽話。那麼熊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呢?
1. 不瞭解孰對孰錯
社會上普遍實行的規則太過籠統,孩子思想簡單,有時理解不到位便會分不清事情是對還是錯。家長可以制定一些具體的家規和要求,幫助孩子判別事情對錯。
2. 不明白正確做法
有時孩子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但不知道正確做法是什麼。比如搶了別人的東西,家長一般只是説“這是別人的,你不能搶”,但孩子會很迷惑,他可能在想,“我怎樣才能得到這個東西呢?”。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進一步引導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只有以身作則,把榜樣的角色做到位了,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向自己學習,才能教育出知禮節的好孩子。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