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握拳、咬手是咋回事?嬰兒行為動作藏“暗語”,家長要讀得懂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健康

小寶寶出生後,每聲啼哭都會牽動着媽媽們的心,但是因為母子之間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默契,所以許多媽媽都會通過“猜”來了解寶寶發出的需求。

不過,許多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寶寶的“嬰言嬰語”除了通過哭聲來表達外,還會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聰明的寶媽會結合孩子的肢體語言、哭泣的頻率等來解讀寶寶的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經常出現的握拳、咬手又是怎麼回事呢?今天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

小嬰兒的行為動作中藏着“暗語”

如果家長們細心觀察會發現,雖然寶寶生長環境不同,但他們都會有比較類似的行為或動作,其實這是他們表達訴求的一種方式,也可稱為嬰兒的“暗語”,家長們可要讀得懂哦。

畢竟嬰兒階段的寶寶因為還不會説話,所以他們只能用自己的行為動作來表達需求,家長如果能讀得懂這些行為動作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帶起娃來也會更加的順手。

不過,許多家長因為對帶娃缺乏經驗,面對寶寶的嚎啕大哭,父母很多時候也是乾着急卻摸不到頭緒,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幾種常見的寶寶“暗語”。

閉着眼睛,有節奏的嚎啕大哭

都説民以食為天,對於寶寶來説,“吃”也是他們頭等重要的大事。當孩子餓了的時候,他們會閉着眼睛,有節奏的嚎啕大哭。如果此時寶媽抱起寶寶,他們往往會撅着小嘴,作出找奶喝的表情。

不用懷疑,這是寶寶飢餓的表現。而當寶寶吃飽之後,便會一臉滿足呈現出半眯眼睛的睡態。

順便説一下,寶媽在餵奶時,儘量不要等寶寶餓急了才喂,因為在寶寶飢餓“嘴急”時,會不自覺地大口地吃奶,容易吸進大量空氣,出現嗆奶等狀況。

小臉皺起,悄悄蹬腿

當寶媽看見寶寶一臉嚴肅,小臉皺起或是小臉慢慢脹紅等情況時,大多數表明寶寶可能是在拉臭臭喲,有些寶寶還會有明顯的用力感。此時,家長要做好更換尿不濕的準備。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寶寶緊縮雙腿大聲哭鬧時,也可能是出現肚子不舒服等情況,此時家長要及時進行處理。

揮動雙手,努力做出拒絕的樣子

有些小寶寶在受到驚嚇的時候,會出現揮動雙手的情況,此時他們還會伴隨着蒙起眼睛,甚至是哭鬧不止等情況。

有研究表明,當寶寶揮動雙手時,也是他們啓動自我保護機制的表現,這是“原始反射”的一種。

此時,寶媽們要及時安撫寶寶,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避免寶寶受驚恐懼。

握緊拳頭、咬手,表達了對自身的好奇或緊張

寶寶在出生三個月內會經常性地握緊小拳頭,有些寶寶還會出現咬手等行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寶寶的情緒比較緊張,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寶寶開始對自我產生好奇。

此時,寶媽切莫強行粗暴地掰開寶寶緊握的拳頭或是將寶寶的小手從嘴裏移開,可耐心温柔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分散寶寶緊張的情緒。

笑着抓媽媽的頭髮

有些寶寶明明前一秒還衝着媽媽呵呵地笑,後一秒就直接抓起媽媽的頭髮或皮膚,而且寶寶還很難掌握手勁,有時會出現抓疼媽媽的情況。

其實,這是寶寶想要表達與媽媽繼續玩耍的意思。同時,他們希望你的注意力回到他們身上,而不要離開或是分心。

結語:瞭解了寶寶們的“嬰言嬰語”後,家長們也要積極響應孩子的需求,這不僅有助於提升親子關係,還可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所以家長要讀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