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會玩,對孩子來説有多重要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健康

文丨養育男孩,魚爸

1

在很多朋友的眼裏,我真的不是一個會玩的人。

所以他們有什麼活動,常常不叫我了。

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就越發如此。

因為我更喜歡跟孩子在一起。

所以那些應酬、聚會都變得跟我無關。

沒有幾個人願意找我這個總是帶着娃的男人玩。

他們總覺得孩子是一個累贅,能躲開一會是一會。

記得有一次在朋友車上,坐着一個小夥子。

朋友跟他説:“你也要準備結婚了,跟後面那位兄弟學學,他可是奶爸,帶娃有經驗。”

“我才不想生孩子,太煩了。”

我只能笑笑。

可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會玩的人。

因為我總是能跟孩子們打成一片。

你能説孩子們不會玩麼?

能跟他們一起玩起來的人,肯定也是會玩的。

所以,在孩子們的眼裏,我是一個會玩的人。

特別是在兒子眼裏,我就是一個大玩具。

只要我一呼喚,他立即就屁顛屁顛地響應,然後就衝向對面的公園、草地、河邊。

而且在小區樓下的小遊樂場裏,總是有孩子邀請我參與他們的遊戲。

而我也總是玩的很嗨。

2

席慕蓉説,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裏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

因為,他沒第一手接觸過美。

這個我深表贊同。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帶孩子去大自然的懷裏行走。

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經常陪他在鄉下的田地裏玩。

看路邊的小草小花。

撿回河道邊的石頭。

教他分辨蒲公英和其他野草的區別。

也讓他去抓一切可以抓的東西。

所以他摸到的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世界。

讓孩子看看雲,聽聽風,搖搖樹。

玩,能讓小寶寶的感官得到更好的發展。

而當孩子能跑能跳的時候。

特別是家有男孩,很多媽媽就頭疼,説孩子總是停不下來。

這可不能怪孩子,因為上帝賦予了他們這樣的身體。

科學研究表明: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量更多。多巴胺可增加衝動和冒險行為的概率。而小腦是控制行為和身體行動的。流經小腦的血流量多,小腦就比較活躍,所以男孩就愛動。

所以男孩要多進行鍛鍊,讓男孩有機會發泄掉由於荷爾蒙激素給他帶來的煩躁。

所以我常常帶着兒子去廣場上奔跑,汗流浹背。

但是這樣他晚上睡得更香。

而且閲讀的時候,注意力也更集中。

哈佛醫學院教授萊特伊説:“體育鍛煉本身不能使你更聰明,但它能使你的大腦處於最有利於學習的狀態。”

所以不要怕孩子玩而影響學習。

適當的運動反而能促進孩子學習。

3

而且玩還有很多特別的好處。

能讓孩子理解規則、更好地學會交往。

如果你參與進一個孩子的遊戲。

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妙的事情——規則總是在不斷重複、完善,然後被執行。

他們非常認真地對待遊戲,並且在遊戲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

這樣的體驗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記得有一次帶着小小魚在樓下的小廣場玩。

有兩個孩子在爭奪一個軟皮的籃球。

接着又有一個孩子加入。

小傢伙看着我,意思是想去參加。

我説你想玩就去吧,注意安全。

然後他把外套一脱就去了。

可是糟糕的情形出現了。

幾個男孩爭奪一個球,那就會起衝突。

你拉着我,我推開你。

最後還把抱着球的孩子逼進了樹叢裏,團團圍住。

因為沒有規則,所以遊戲在混亂中進行了一會。

有媽媽説不準玩了。

我看孩子們開心,就把大家召集起來,給他們分好了組,然後制定了規則。

讓他們兩兩配合傳球玩。

玩了幾輪,奇蹟發生了。

有孩子發現了小廣場上的一個遊樂設施內有一個圓形的洞,可以投球。

於是就約定進球得分。

接下來就好玩了。

大家不斷地完善規則,又加入了新的孩子。

那天晚上,一直玩到9點多,孩子們還是興趣盎然地跑着、傳着球。

每一個孩子都認真地參與。

這樣的收穫是巨大的。

特別是如今城市裏的孩子,都住在自己裝修得漂亮而舒適的房間裏。

接受網絡課程或者體驗虛擬的世界。

而他們的身體卻更需要這樣的運動。

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心靈需要這樣的體驗。

4

而身為大人的我們,又何嘗沒有這樣的煩惱。

有一部手機和網絡就能木一整天。

如果你的心靈已經被這個世界折磨地死氣沉沉。

去健身房和唱k並不能起到效果。

可是有一個辦法卻非常管用——請記得讓孩子們帶你一起玩。

作家周國平曾寫道:

我記下我看到的一個場景:黃昏時刻,一對夫婦帶着他們的孩子在小河邊玩,興致勃勃地替孩子捕撈河裏的蝌蚪。

我立即發現我的記述有問題,真相是——

黃昏時刻,一個孩子帶着他的父母在小河邊玩,教他們興致勃勃地捕撈河裏的蝌蚪。

像捉蝌蚪這類“無用”的事情,如果不是孩子帶引,我們多半是不會去做的。我們久已生活在一個功利的世界裏,只做“有用”的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哪裏還有功夫和興致去玩,去做“無用”的事情呢?

直到孩子生下來了,在孩子的帶引下,我才重新回到那個早被遺忘的非功利的世界,心甘情願地為了“無用”的事情而犧牲掉許多“有用”的事情。

所以,的確是孩子帶我們去玩,去逛公園,去跟蹤草葉上的甲蟲和泥地上的螞蟻。孩子更新了我們對世界的感覺。

其實生活的很多精彩只是你沒有發現。

你要做的是一點點改變。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去自己做手工,而不是買一堆的玩具。

鼓勵孩子畫畫,只要準備一塊幾十塊錢的小黑板就可以。

讓孩子一起做擇菜,做點家務。

一起去户外散步,不要怕無聊,其實走着走着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

可以一起去放風箏,或者去撿回幾片樹葉。

也可以去鄉下一起種幾棵小樹,然後看着它長大。

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去看一場電影

……

能做的事很多。

關鍵是你得去做。

你説自己不會,那就跟在孩子的背後,讓他帶着你去做。

你會發現,玩,真的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