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醫生提醒家長兒童積食;會有4個“預兆”,父母發現了要警惕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健康

積食是傳統中醫學的概念,自古以來,大部分孩子都有調節能力差胃不和,積食時有發生,如果是大人可以吃少兩頓,或鍛鍊一下就好了,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調節能力差,可能有時發熱,咳嗽,扁桃體炎等問題,這決定要處理積食,以絕後患。

同事的寶寶在5個月時,第一次出現發燒是38度,是因為當時接種了一些疫苗,而後引起的發燒,這是我們第一次,王媛緊張得不行,後來,寶寶11個月時第二次發燒,腋下體温38.8度,這次主要是因為着涼了,給他貼了退燒貼,想讓他把熱散出來,精神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是由於着涼了,發燒需要把熱散出來,所以同事沒給他吃藥,他精神以及食慾問題都好。

三次發熱,體温39.3度。?這是由於積食引起的發燒,之前這個同事也瞭解過孩子積食,這是新手媽媽一般會遇到的。?沒想到這一次來了一個大大的,同事很緊張,她回憶説,孩子在發燒前的兩週裏,寶寶的食慾總是不好,對食物沒有興趣,張嘴呼氣時感覺呼吸明顯。?且大便不規則,有時晚餐後上廁所,並伴有惡臭。

所以在送孩子去醫院的時候,同事以自己的推理説給醫生聽,醫生看了看孩子的舌苔,把脈之後説是食物的積累,發燒是消化不良造成的。

小兒積食,到底是什麼?

平時我們經常聽家長説,孩子這幾天有點積食,不大想吃飯,還有的家長説,我家孩子積食了,有點發燒,那麼積食到底是什麼呢?

事實上,消化不良是一種俗稱,在中醫學中“停滯”的概念,西醫一般稱為消化不良。

孩子的脾胃發育不健全,內傷乳食、停聚中焦、積而不化、氣滯不行,孩子脾胃的自我調節能力差,所以一般積食之後就會越拖越嚴重,而很少能通過自行緩解。

兒科醫生:有四個“預兆”當積食上身,父母應該警惕

1、食慾下降

如果孩子吃得很慢,對吃東西沒有興趣,而且很少吃他以前喜歡的食物,那麼考慮孩子的胃裏是否有食物堆積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胃裏的食物沒有被消化,而且還覺得飽,他自然會對新的食物沒有興趣,而不是責備你的孩子不想吃東西,看看更深層次的原因。

2、舌苔白厚

脾和胃的健康狀況反應在舌,如果孩子有積食,脾胃不和,苔白,增厚的情況發生時,正常孩子的舌頭應該是紅潤而有霜薄薄的一層,如果孩子異常舌,家長應引起重視。

3、有口氣

食物沒有及時有效消化,停滯於中焦,會進行發酵,產生酸腐的味道,孩子自己如果前一晚吃得比較多的話,第二天早上他們就能聞到酸腐的口氣,或者通過腹部有脹氣,肚子總是鼓鼓的,即便是排便,也有酸臭的味道。

4、睡眠不安

所謂“胃失和”,如果有未消化的食物在胃中積滯,或飽脹感比較重,必睡眠不安,小點的孩子會表現為愛趴睡,喜歡母親給揉肚子,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會經常在夜間翻身,翻來覆去,睡不踏實,或突然哭泣,哭得雙眼緊閉等。

積食一來社會百病生!堅持3點,趕跑積食,孩子自己吃飯香、少生病

1、常做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是一種常見的,化解食物堆積的方法,有很多技巧,可以去專業的小兒推拿機構,也可以自己在家給孩子推,建議家長最好學習一些推拿方法,方便給孩子推。?此外,孩子不喜歡陌生人碰他。

2、嘗試“化積水”

孩子積食時有發生,所以最好在家裏提前準備一些“化積水”。一般來説,兒科醫生會提醒消化不良的兒童經常飲用一些猴子蘑菇鋅脊,這是一種“化積水”?,可以消除食物和健脾,緩解和防止食物的積累,這些食物都是藥物和食物的同源成分,對兒童無害,而且還起到積累的作用,而且其中的一種半乳糖寡糖還可以調節腸道菌羣,另外還可以喝點白棘苓,提高營養的吸收率,提高兒童的免疫力,讓兒童長得高大,少生病。

3、讓孩子自主進食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他選擇吃合適的量,多少由他決定,我們大人也有食慾差的時候,不能要求孩子每次都吃那麼多,培育孩子的自我飲食習慣,可以防止積食,在很大程度上,孩子不要吃特別多,如果是貪婪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控制量,防止孩子吃太多引起消化不良。

結語:積食發燒一般是在中午和晚上,所以寶媽們一定要注意自己寶寶在這個時候的狀態,瞭解了積食的表現與處理技術之後,更有信心以及應對將要發生的事情了,希望你家寶寶不會遇上積食的情況,祝所有寶寶;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