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小寶今年9歲了,平日裏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總是喜歡跟人開玩笑。但是最近,小寶卻表現得很異常,經常捂着自己肚子喊痛!小寶媽媽以為小寶又不愛上學,裝出來的病,也就一直沒放在心上。
可是這天,小寶在家上廁所時,突然發現自己尿血,他趕緊跑去告訴媽媽:自己來月經了!小寶媽媽一下子慌了,趕緊帶着小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可檢查結果一出來,醫生也不敢相信,小寶小小的腎裏竟然長滿了結石。醫生表示,小寶的腎結石已經屬於非常惡劣的情況,必須經過三次大手術才可能被治癒。
可是,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患上腎結石呢?
醫生推測,這可能與孩子的飲食有關。緊接着,醫生從小寶奶奶的口中瞭解了一些事實.....
由於小寶父母平時工作忙,就把小寶交給奶奶照顧,老人上了年歲,自然是嬌慣孩子,總是為孩子着想。自從小寶住進奶奶家後,奶奶就經常帶着孫子在小區裏遛彎,可是她發現,小寶長得要比同齡人小,瘦弱。一聽別人説,孩子可能是缺鈣,自此,奶奶便下定決心多給小寶補點鈣,好長大個。
就這樣,每天都給小寶吃豆腐,喝豆漿,看着小寶挺愛吃,奶奶也覺得開心。可這時間一長,奶奶發現小寶個子是長了,但是卻經常肚子痛,她也沒當回事,可直到今日突發了尿血,才被查出竟是腎結石所致!
醫生聽後説:都説豆腐含蛋白質較高,小孩子吃了最好,但偏吃這種食物,就易導致腎結石。
因為豆腐加工中用到了石膏(硫酸鈣),並且豆類製品含有豐富的鈣,人體對鈣的吸收如果超過一定的量,就會出現因為飽和而沉積下來,若喝水少,便不易排出體外,從而導致結石。而小寶每日都大量攝入豆製品,則更容易形成結石。
最後,奶奶知道是自己害了小孫子,不由得悔恨大哭,狠狠地扇了自己好幾巴掌!
隨着飲食生活的豐富,大多數人在吃上都毫不忌口,常常喜歡什麼吃什麼,完全不顧是否有營養。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腎結石患者在逐漸的上漲,而且發病率的年齡也在不斷的下降。
除了喝飲料,這四個習慣也是腎結石的幫兇:
習慣1、不渴不喝水
日常不主動飲水是造成腎結石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男性,生活的比較粗糙,因為工作繁忙總是會忘記喝水,但是如果身體長時間的處於缺水的狀態,則會導致尿量減少。
從而尿液中的某些物質排泄量便會增多,例如胱氨酸,磷酸鹽,草酸,尿酸以及鈣質。
習慣2、不吃早餐
現在很多上班族生活快節奏,長期不吃或不科學地吃早餐,會導致膽汁長期淤積在膽囊,並影響胃酸分泌、膽汁排出。
長時間如此,消化系統的功能就會下降,從而誘發胃炎、膽、腎結石等,對身體健康有嚴重的危害。
習慣3、嘌呤進食過多
山珍海味雖好,但是不能天天吃,因為這些食物嘌呤的含量很高。會增加引發腎結石的幾率。
如海鮮、豬肝等動物內臟,各種肉湯、豬肉、牛肉等,長時間過多的攝入,要進行新陳代謝後,最終產物是尿酸,尿中奶酸酸排出過多可形成尿酸結石。
習慣4、飲食重口味
吃的太鹹,鈉含量高,會增加尿液中鈣的排泄。更多的鈣碰到草酸、尿酸,結石概率會增高,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少鹽的原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正常人每日鹽攝入量在6g以內,少吃火腿、香腸、鹹蛋、調味料例如醬油等。
預防腎結石,堅持這樣做:1、多喝水,常飲蒲公英褐頭須茶
喝水少,也是導致腎結石的因素之一。
所以,要注意多喝水,促進排泄,減少結石的形成。
除了主動喝水外,還可以喝一點茶水,護腎排毒,十分有益。
蒲公英褐頭須茶,泡水代茶飲,可利尿通淋,促腎排毒,有益腎臟健康。
用蒲公英,褐頭須,玉竹、玫瑰花,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即可。
褐頭須,俗稱玉米鬚,歸腎經、膀胱經,用其泡水,可利尿、利膽,可改善腎炎水腫、泌尿系統感染等,還可減輕或消退浮腫,減低或消除尿蛋白等。
蒲公英有“尿牀草”之稱,有強大利尿通淋之效,可以幫助腎臟排毒,減輕腎臟負擔,再加上其消炎之效,對於改善尿路感染、尿道炎等,效果顯著。
玉竹,可養陰生津,止消渴,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還可提高腎虛者的免疫力。
玫瑰花,性質温和,起到中和調節之用,不寒不燥,泡水喝,促進腎臟健康。
2、堅持吃早餐
現在很多上班族生活快節奏,長期不吃或不科學地吃早餐,會導致膽汁長期淤積在膽囊,並影響胃酸分泌、膽汁排出。
長時間如此,消化系統的功能就會下降,從而誘發胃炎、膽、腎結石等,對身體健康有嚴重的危害。
所以,要堅持吃早餐,不可忽視。
3、少吃高草酸食物
草酸物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不宜經常進食。
因為,草酸物質攝入過量,容易和體內的鈣質相互結合形成草酸鈣,發生結石的概率會增高。
因此,在改善腎結石的過程中,應該少吃高草酸的食物,這樣才能維持健康狀態,避免草酸物質攝入過量影響健康。
4、加強運動
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通過運動,可以增加個體的機體免疫力和體內代謝能力,預防腎結石的發生。
5、控制體重
超重,是尿路結石的一大罪魁禍首。
所以,預防腎結石,要注意合理控制自己的體重,能量攝入要適當減少,運動能量析出要增加,每日都要有運動,預防肥胖,合理控制結石。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