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所用海報圖:《兒童心理教育圖》,印製於1952年。來自“阿呆爸”。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2017年開始學習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7年,我兒子淏仔剛剛上一年級。
一個之前很懂事的孩子,在上了學以後出現了各種問題,甚至開始在地板上打滾哭鬧。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吼他,吼到自己都煩了我自己。
到最後,應了心理學上的那句話:
誰痛苦,誰改變。
我很痛苦,我看不得自己變成潑婦,於是我走出家門,進入課堂,開始像海綿一樣吸收育兒知識。然後,將知識用於實踐。
後來,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好,我便開始將這些實實在在的“方法”和“益處”分享出來,希望能幫到與我有同樣困擾的父母們。
我學的最多的內容就是“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溝通”。
今天,突然看到了這樣一組宣傳畫,來自於1952年,算一算是69年前。細看內容,包括出生、死亡、偏愛、勇敢、愛……等內容。即使放在今天,也非常實用。而且很多理念,與正面管教相當一致。
我忍不住感慨:
學了那麼久的美國家庭教育,沒想到我們國內早就有了。
一、關於出生
在1952年,這些教育宣傳畫報就在告訴我們:
當孩子問他們從哪兒來的時候,不可捏造故事欺騙孩子。
當孩子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正是我們給孩子普及性的教育之時。
關於這一點,我想説:
(1)問什麼答什麼,不遮掩不敷衍
孩子問我們問題的時候,我們要端正心態,就像給孩子講解“1+1=2”一樣坦然。因為,這就是科普的過程,是給孩子答疑解惑的過程。不要人為加入一些大人的思維。
如果大人害羞講不出來,或者不會講,拿捏不好分寸,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合適的繪本,結合繪本給孩子進行知識普及。
(2)問什麼答什麼,不延伸不擴展
孩子問到什麼程度,我們就回答到什麼程度。在給孩子普及這方面知識的時候,也不要操之過急、揠苗助長,不能提前對孩子説一些他們沒有問的、或暫時理解不了的內容。
不然,孩子有可能會出現理解偏差,造成誤解。甚至因為無法疏解好奇心,想提前去嘗試。
二、關於死亡
宣傳畫報中説,當孩子問到死亡的問題時,可以依照他的智能告訴他事實。還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告訴孩子:
花草會死,小鳥會死,死是生命的終結。
當孩子問到死亡的問題時,我們不要因為“忌諱”阻止孩子去説。這樣的話,不利於孩子的心智發育,更容易讓孩子對死亡產生畏懼,不敢面對死亡。
而且,即使孩子不敢在我們面前説,我們也無法阻止孩子去思考這件事。
可是,孩子自己思考的結果是什麼?我們完全無法控制。
與其如此,不如讓我們給他進行正確的講解,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死亡。
三、嫉妒與公平
你切瓜,要平均;切了後,我不分。大家公平,才不妒忌。
這張宣傳畫告訴我們:
(1)首先,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否則對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利。
當父母越偏愛某個孩子的時候,另一個孩子越想製造問題,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愛。
在大人眼裏,彷彿那個大孩子不懂事,那麼大了還和小的爭寵。可是實際上,大孩子所有的不良行為,都是在對父母“呼喚愛”。
他心裏難過,不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只能通過哭鬧或者破壞吸引父母的關注。
而那個被偏愛的孩子,則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將來到社會上或者婚姻裏,他會認為大家都欠他的,應該以他為中心,否則他就覺得別人做錯了。
所以,父母偏愛,無論對哪一個孩子,其實都是不利的。
(2)當父母一顆心不偏不倚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友好相處。
我記得曾有段時間,兒子經常故意惹哭妹妹,後來我分析他這一行為背後的原因,發現是因為我無意識中對女兒的偏愛,導致了兒子對妹妹的敵對情緒。
所以我便開始有意識地關愛兒子,關注他的需要,結果沒出幾天,兩個孩子便又其樂融融了。
當我越愛我兒子,我兒子便越呵護妹妹。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前提是,你要把玫瑰先給到他,他才有能力給出去。
四、給孩子適度的愛,過猶不及。
對子女,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
失去了愛,性情暴躁。體罰責罵,不是教育。
適度的愛護,兒童身心健康。像花草得了雨水陽光一樣,欣欣向榮。
這與正面管教中的宗旨
“和善而堅定”
不謀而合。
不幫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遇到困難之時,給孩子提供恰到好處的幫助,給他支持和愛。
溺愛孩子,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不利於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影響孩子尋找他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懲罰孩子,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面對懲罰,孩子想到的不是卑微的順從,就是勇敢的逆反。無論哪一種,都對孩子具有傷害性,更不利於我們的親子關係。
五、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用愛滋養他們。不要擔心抱多了孩子會形成依賴心理,因為一歲前的孩子沒有任何生存技能,必須依靠我們的陪伴與照顧才能順利長大。
一歲前,我們要給孩子儘可能多的陪伴與呵護。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我們便要逐漸放手,學會平衡“愛”,不可溺愛過度,也不可冷漠無視。
當孩子得到了足夠的愛,孩子的內心便是柔軟的,就更容易用温柔的方式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善良,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努力培養孩子具備的品質。無論孩子從事哪個職業,心懷善良,都會交到知心朋友,擁有温暖和陽光。
六、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他並非在搞破壞
小孩並非有意破壞,只是想看看東西撕破後,是個什麼樣?
給他一種替代物,讓他去滿足好奇心。
我們要學會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孩子將雞蛋扔在地上,不是為了浪費糧食,也不是故意搗亂,而是他想看一看,雞蛋會不會破?破了之後是什麼樣子?
這時候,我們不要着急去批評孩子,而是要問問他:
為什麼這樣做?
你通過這件事,瞭解了什麼?
一顆雞蛋就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這是多麼低的成本。如果我們好好和孩子溝通,陪孩子一起觀察雞蛋的樣子,研究它的變化,當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之後,不用我們説,他也不會再摔雞蛋了。
七、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勇敢
破皮出血不喊痛,從小要有勇氣。不要讓他怕黑暗,不要讓他怕高或怕走狹板,不要讓他畏縮不勞勤。
行為有對錯之分,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情緒,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面的,都應該被接納。
我們要
接納孩子“害怕”的情緒
,告訴他們“害怕”很正常,我們要接納它,然後勇敢的面對它,直到最後戰勝它。
同時,我們也不可矯枉過正,要在孩子
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多鼓勵孩子嘗試。當孩子獲得一些進步之時,我們要及時肯定,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一步一步來,我們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培養孩子勇敢,也不要奢望一蹴而就。
八、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圖畫、積木,都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陪孩子聊天,天馬行空的講故事,也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一種方式。當孩子給我們講他心中構想的世界時,當他們説起他們光怪陸離的想法時,我們要耐心傾聽,不要嘲諷更不要指責他胡思亂想。
很多創意,便是在“胡思亂想”中誕生的。
以上,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啓發。
——END——
作者:皓月長歌,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實踐,或有侷限性,請大家建設性參考。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