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服之可“健脾固腎,通淋排石”
生活中有很多人覺得中醫藥文化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而實際上中醫藥文化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比如我們喝的紅棗山藥粥、喝的枸杞菊花茶等等,點滴之中都是中醫文化在生活中的滲透。
其實生活之中我們很多時間都會與中醫藥接觸,只不過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瞭解中醫藥文化,從而忽視了它們的存在。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常被人忽略的中醫良藥---雞內金。
説到雞內金這個名字,或許大部分人都會感覺陌生,但要説出雞內金到底是何物之後你就會恍然大悟。中藥雞內金其實就是雞子的砂囊內壁,也就是人們常吃的雞胗子內部的一層黃色表皮。
可不要小看雞肚子內的這一層薄皮,它在中醫裏面卻是一味具有很高藥用價值的中藥材。比如在《滇南本草》之中就有記載,雞內金可“寬中健脾,消食磨胃。能解小兒食積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等症。
其實在很多中藥典籍之中都能看到關於雞內金入藥的記載,且醫者也多認為雞內金入藥有“健脾胃而消食化積、固腎而澀精止遺”的作用。而至於雞內金的實際用途,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雞內金藥用價值淺談
1、雞內金可健脾胃、消食化積
中醫認為雞內金乃是雞子消化水谷之場所,對於五穀雜糧、砂石草木皆能起到很好的消化作用。而其入藥則也能幫人起到健脾胃、消積食的效果。
在古代,當人們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積食的時間,無論是米麪積滯、還是酒肉積滯,皆可以用雞內金緩解。此時以雞內金研磨成粉末,然後温開水沖服即可。
尤其是對於小孩子出現的積食症,雞內金尤為常用。小孩子天生愛吃,不知飢飽,若是大人餵食不當就很容易出現積食,此時用雞內金配伍白朮、山藥、茯苓、山楂等藥材同用,最適合緩解小孩子的積滯之症。
2、雞內金可固腎、澀精止遺
《日華子本草》之中介紹雞內金功效的時間曾提到,雞內金有“止遺”之效,這一功效在歷代的醫者運用雞內金的時間得到了驗證。
比如當人們因為腎臟不固而出現精遺、尿遺等情況的時間,古人常以雞內金配伍桑螵蛸、菟絲子、牡蠣粉等藥,服之有較好的固腎而澀精止遺的效果。
而現代醫者研究雞內金的時間發現,單用雞內金炒焦後,用黃酒送服,也是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的,可見雞內金在收澀、止遺方面確實有一定的作用。
3、雞內金可利小便、通淋排石
古人認為雞內金不但可消脾胃之食積,對於膀胱、膽道等結石淋症也是有很好的消除排解的作用,入藥的話可起到很好的化結石、排結石的作用。
而且古人在介紹雞內金的時間就曾説到,“小便淋症,痛不可忍”之時,可用雞內金解之。
現代中醫裏面緩解結石淋症的時間,也多會以雞內金配伍諸藥使用,比如膀胱等部位出現結石,多與車前草、海金沙、茯苓、澤瀉、川牛膝等藥材同用;而對於膽道等部位出現的結石,則常用雞內金與金錢草、鬱金、枳殼等藥同用。
其實如今在民間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吃雞內金養生的傳統,當人們殺完雞子之後會取出雞內金晾乾備用。若是家中有人出現了食積或者結石之症,就將這些雞內金打成粉末沖服,確實有很好的效果。
在中醫裏面入藥的話,雞內金的常用劑量一般在5-10g左右。而現代的一些醫者則不拘泥於此量,多者能用到30g左右甚至會更多,一是因為雞內金本身也是一種食物,多服也不會出現毒性;二來也是因為現代的雞子多為人工飼養,雞內金也少了幾分藥性,用少了怕是藥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