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醬汁組CP 水果悄然“零食化”
當烏梅與小番茄、草莓組成當紅CP,西瓜、哈密瓜、甜瓜也開起了“瓜瓜派對”。隨着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營養意識與營養供給能力都有所提高,居民膳食質量提高,蔬果攝入量逐年上漲。水果成為大眾飲食日常,水果的食用方式也逐漸多樣化;水果及果切正在悄然成為日常健康零食的首選。
現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富足,開始更加註重膳食健康,重新迴歸對天然的營養素的重視,水果消費產生了全新的需求和多元的變化,水果行業也成為了消費升級推動高速增長的行業之一。
新晉水果網紅店中,現切水果也配上了豐富的“醬汁”——甘草烏梅汁、陳皮粉、酸梅粉,甚至椒鹽辣椒粉。比如陳皮粉配芭樂,口感爽脆;番茄烏梅蘸甘草烏梅汁,酸甜的味道更加濃郁。而水果撈除了配酸奶,果凍、椰子凍也成為了新鮮選項,豐富配料讓水果的口感更加豐富。
如今,水果消費升級已經開始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水果逐漸從主食補充轉變為一種休閒零食。而水果的零食化,不僅使水果產品形態、水果食用場景更加豐富,也帶來了水果消費頻次的提高,以及水果消費品類的多元化。
過去水果更多在茶餘飯後作為營養補充,如今不少消費者在下午茶、休閒娛樂、工作學習等場景食用水果,而且水果的消費形態也不僅僅限於單一整果,果切、果撈等產品也更受歡迎。除此之外,藍莓、車釐子、牛油果等各類小眾、精品化的水果正在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所喜愛。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消費者對水果的營養成分、產地、品種、渠道甚至價格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據艾瑞諮詢研究統計,有過半消費者會通過選擇更高價的水果來保障水果高品質。
水果本身自帶一定的娛樂屬性,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情緒價值,也是新生活主張、精緻生活的一種投射。不少消費者會在朋友圈中分享水果相關照片,藍莓紫、牛油果綠、車釐子紅等也成為時尚標籤,這也意味着水果開始具有社交符號的屬性。
水果帶來的情緒價值,也讓人們在味道之外有了更多諸如品質、營養價值等考量,甚至對果形、果色、果徑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並且,隨着社交媒體分享價值的放大,一些顏值高、話題多的水果也成為了“網紅產品”。
文/本報記者 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