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限時都沒用?如何防止孩子假期手機上癮

斷網限時都沒用?如何防止孩子假期手機上癮

14歲的男孩小澤一到週末就纏着父母想玩手機,如果父母不給他使用則會發脾氣,大吵大鬧。寒假來臨,小澤更是整天沉溺於手機遊戲,讓父母很是苦惱,便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尋求幫助。

兒少心理科周曉璇醫生提出,孩子的天性好玩遊戲,他們也是在各種形式的遊戲中學習和探索,逐漸成長的。玩遊戲並非百害而無一利,正確的引導孩子,適度的玩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空間。所以,家長不要對遊戲形成刻板印象,這樣會阻礙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

而手機和遊戲之所以會讓孩子上癮,一是,遊戲裏的挑戰獲得成功,可以滿足孩子不斷提高某項技巧的心理需求,因此身體會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受愉悦;二是,玩遊戲的過程中,因為每一個小的或大的進步都有及時的獎勵,這會讓孩子充滿成就或者説是價值上的被認可;三是,模擬現實世界的遊戲不僅非常有趣,還摒棄了真實世界當中辛苦、痛苦和不舒服的一切內容,容易上手,大大降低了孩子因為遇到挫折而放棄的可能性;四是,當孩子將情感投入到遊戲中的某個“形象”,在不斷的重複刺激當中,與遊戲形象產生越來越多的情感連接,家長想讓孩子和遊戲分開就會變得十分困難;第五,遊戲承擔了一定的社交功能,這對於在現實中人際交往受挫的青少年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心理補償性。

在兒少心理科接受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一段時間後,小澤的情緒逐漸良好。他的父母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需要做出調整和表率,在父母增加了對小澤的陪伴和互動之後,小澤沉浸在手機遊戲裏的時間慢慢減少。

心理治療師楊芬介紹,孩子沉迷手機只是一個表象,背後的家庭和教育佔據很大的一部分因素。以下3種家庭,孩子會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1、給孩子認同和肯定太少的家庭

因為在學校和家庭裏找不到自信,很多孩子才難以抵制遊戲的誘惑。所以沉迷遊戲是成績不好的一種結果,而不是根本原因。孩子着迷於遊戲不單單是自控力差的問題,在家裏缺乏價值認同,精神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他們自然會到虛擬世界中獲取。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遊戲比大人更懂孩子的心,它能正面且及時的反饋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在遊戲裏還可以交到興趣一致的朋友,所有的委屈和壓抑都能在當中釋放,成就感得到巨大的滿足。

2、溝通和陪伴太少,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

很多孩子在最開始接觸手機和遊戲,就是因為家長的忽視。家長也許在忙自己的事情,一旦發現手機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不打擾自己,於是抱着讓孩子看一下無所謂的心態,就將孩子託付於手機這個“電子保姆”。但當發現手機已給孩子造成了極大危害時,家長往往又從忽視型轉變成了控制型,想要用高壓手段快速解決孩子依賴手機的問題。結果會引起孩子的逃避甚至是逆反心理,進而去遊戲裏尋找快樂。

3、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氛圍不好的家庭

父母離婚、單親家庭、家庭氣氛壓抑,都會加劇手機成為孩子的“避難所”。有些沉迷網絡的孩子本身不是被遊戲所吸引,是來自家庭的壓力太大讓他們想逃離。遊戲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宣泄,也被他用做逃避現實中不想面對的事的工具。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內心常常感到獨孤、壓抑和失敗,而玩遊戲的時候就是短暫喘息放鬆的時刻。

所以,孩子年齡較小時,儘量避免讓孩子去接觸電子產品。等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更加穩固之後再接觸會更好,那時孩子的意志力和控制力會更強,不容易沉迷進去。此外,為防止孩子沉迷手機等電子產品,家長還可以做以下方面的調整和努力:

首先,家長可以與孩子多做跑步、跳繩、騎車等有氧運動,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的飲食來增加他們多巴胺的分泌,替代只有遊戲才能產生的愉悦感;

其次,家長需要借鑑遊戲即時正向的反饋機制,雖然無法做到像遊戲一樣高頻次地反饋孩子的點點進步,但是可以每天關注孩子的表現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再次,家長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音樂、繪畫、旅行、閲讀等中感受幸福,當孩子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很多有樂趣的點,能量和注意力就不會集中的放到虛擬世界當中,自然不容易沉迷手機遊戲;

最後,家長設立和執行獎勵機制,允許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玩遊戲,比如熟練背誦一篇古文可以獎勵多玩五分鐘,將遊戲跟學習巧妙掛鈎,讓孩子在學習和遊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盧雅君 石榮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9 字。

轉載請註明: 斷網限時都沒用?如何防止孩子假期手機上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