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櫳羚 記者 何麗娜
家有幼兒,親親抱抱舉高高都是常見“操作”。下班到家,有些家長會拉起幼兒兩隻胳膊“盪鞦韆”,逗他們開心;而當孩子們有時“磨磨蹭蹭”不聽話,部分家長會大力拎起孩子胳膊就走……
其實,不論盪鞦韆還是猛地拉拽小兒胳膊,都極其危險,很容易出現“牽拉肘”。而這種情況的兒童患者,富陽中醫骨傷醫院門診每月都會接診幾十例。
“生拉硬拽”
拉出“牽拉肘”
富陽中醫骨傷醫院門診候診處,一位媽媽抱着兩歲多的寶寶,一臉焦急。
原來,當天寶寶在外玩耍了一段時間,媽媽跟他説要回家了,可説了好幾次,孩子顧開心玩耍。
“哄”不好用,媽媽只好“生拉硬拽”。
沒想到這大力一拉的瞬間,孩子從興高采烈立馬轉成哭鬧不止,只見孩子撐着被拉的胳膊一動不動,連玩具也不敢拿了,歇斯底里地痛哭着。
媽媽起初以為孩子在鬧脾氣,可仔細一看,寶寶反而哭得更厲害了,嘴裏不住地喊着疼。一看情況不對,她立刻抱着孩子趕來就診。
接診的張姚萍主任仔細為小寶寶查體,同時從孩子媽媽茫然和自責的話語中得知“事故”原因。
張姚萍告訴她這是橈骨頭半脱位,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牽拉肘”。經過專業手法復位,小寶寶胳膊終於恢復正常,伸縮舉握自如,露出了笑容。
何為“牽拉肘”
據悉,牽拉肘多發生於4歲以下幼兒,1-3歲發病最高,多因過於用力牽拉幼兒手臂所致。
當幼兒的肘關節處於伸直的時候,環狀韌帶鬆弛,如果受到外部力量的牽拉,容易就會把橈骨頭從環狀韌帶裏面拉出來,橈骨頭半脱位,肱橈關節間隙增大形成負壓,周圍軟組織就會被吸入關節中。牽拉肘會導致劇烈疼痛,手臂不能旋後、屈伸、不肯持物等表現。
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牽拉肘”
門診接診的大多是這幾類情況:拉着孩子手走路快摔倒時、上樓梯用力牽拉孩子上肢時、提着孩子的手臂盪鞦韆時、拽着手臂轉圈圈時;甚至是冬天衣服厚,給孩子穿衣服時生拉硬拖牽拉孩子上肢時。
大人突然拉拽幼兒手臂或是情緒激動時,手勁會不自覺加大,孩子情緒激動時也會不顧一切掙扎,很容易發生意外。
“牽拉肘”如何預防
關於牽拉肘的預防,要避免牽拉手腕,牽手的時候保持寶寶的手臂彎曲,牽拉孩子的上臂或腋下,受力點儘可能傾向在身體部位一旦發生牽拉肘,定要及時就醫。
牽拉肘是需要專業手法進行復位的,但不建議家長自行在家中嘗試治療,避免造成二次傷害。關節復位後,家長要小心護理,因為孩子在第一次出現脱臼後,以後會很容易發生脱臼。
張姚萍主任表示,出現習慣性脱臼的孩子在門診中並不少見,所以要提醒廣大寶爸寶媽們,日常要注意,千萬不要用力拽孩子胳膊,脱臼次數過多,甚至可能會影響孩子韌帶和骨骼的正常發育。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