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清早,家住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大信街道的孫春花早早起牀吃完飯,挽起籃子,拿上小鏟,匆忙趕往農田去挖野菜。“現在年輕人都注意養生,過去看不上眼的野菜如今也成了‘香餑餑’。”孫春花告訴記者,雖然在超市裏能買到各種新鮮野菜,但年輕人還是覺得自家地裏自然生長的野菜味道最美,所以她打算把薺菜焯洗後儲存起來,這樣,孩子們就能隨時吃到新鮮的野菜。
時下,野菜成為菜中“新寵”。這種飲食習慣的轉變,直接反映了當今消費趨勢的變化。
日前,記者來到青島市即墨區大潤發超市的蔬菜生鮮專櫃,貨架上應季野菜擺得滿滿當當,前來選購的市民不少。“隨着大眾對健康、綠色蔬菜的日益青睞,我們超市從去年開始就推出了‘春季嚐鮮’主題,主要供應薺菜、田七、蒲公英、魚腥草等應季野菜,大部分用盒包裝,重量在250克至500克不等,一天能銷售100盒左右。”大潤發超市生鮮經理孫珊貴介紹,主題貨架從2月底開始,野菜品種就逐步豐富起來,選購的市民大部分是老年人和注重養生的中年人,即使有些野菜的價格比常規菜價格高,仍有不少消費者選購。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商機。李海生在即墨各大社區、農貿集市做菜商十幾年,也慢慢發現市民的買菜傾向有了變化。“這兩年,無論是農貿市場還是村裏的普通集市,都能看到三五家賣野菜的攤位。特別是像薺菜剛長成的時候,產量較少,很多商販按捆售賣,一捆10元錢左右;農田、野地裏的野菜長成後,就論斤賣,一斤8元錢左右,也能銷售一空。”據他介紹,在春季野菜最豐富的三月、四月份,很多酒店、食堂都爭相採購。
對於野菜進入酒店菜單,併成為暢銷菜品,長期從事銷售工作的孫強深有體會。出於業務需要,孫強經常帶客户品嚐當地美食。“之前,紅燒肉、雞肉、魚等硬菜是必備的。現在不同了,很多客户主動表示要清淡、健康飲食,特別是當季的野菜,已成為必點菜品,不少飯店為吸引顧客,對野菜菜品也有所創新,口味還真不錯。”
如今,野菜扮靚餐桌,折射出人們食物結構由“滿足量”向“提升質”的轉變。“以前是吃飽,現在是吃好。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升級了,人們更加註重養生,追求有品質的飲食。”從事中醫36年的喬燕説。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