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總喜歡吮吸手指?媽媽踏實住,口欲期的吃手動作有重要作用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健康

文丨我家二寶5—8個月那段時期,非常喜歡吃手,不是固定一根手指頭,先從小拇指開始,輪流享用,等到他發現還有小腳丫的存在後,更是喜歡用手搬起來送到嘴裏,小腳丫就只能嘬大拇指啦!發現孩子學會了這個技能後,我非常高興。因為口腔觸覺是嬰兒出生後發展最快的能力,作為探索手段,其作用十分明顯。吮吸小手指首先出現,大拇指將會逐漸成為寶寶的最愛。

記得生完大寶時,有一段時間看着他總是吃手,但是寶寶明明剛餵過奶並不餓。我那時候擔心孩子是不是缺什麼微量元素,就抱去醫院檢查。那時福林八個月,剛斷奶成功。相熟的兒科醫生告訴我,孩子出現吃手現象,其實是比較好的一個現象,不用太過擔心。一歲以前是寶寶的口欲期,吮吸需要此時如未得到滿足,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在此期間家人一定要滿足嬰兒吮吸的心理需要,而不應去剝奪。觸覺是膚覺和運動覺的結合,在某些階段,嬰兒認知活動中佔據着主導地位,尤其是口腔和手的觸覺,在嬰兒認識和探索事物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聽完醫生的話以後心裏踏實了很多,回家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福林吮吸小手,首先出現的大拇指就慢慢成為他的最愛。福林一歲左右的時候,經常看到他會把拿到手的東西立即放進嘴裏,那是他在通過嘴巴去探索世界呢!回來後查閲資料發現,在寶寶一歲以前家長不應對其吮吸手指的行為作任何限制,在本階段的大部分時間裏,寶寶會頻繁將拿到的東西塞入口中,此時仍是積極的探索行為,家長不因為避免麻煩而剝奪寶寶吃手指的權利。口欲期是嬰兒出生後最先經歷的一個階段,本質上是寶寶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階段,此時寶寶不能自立,不管做什麼都需要依賴他的養育者,嘴巴是他生活的中心和興趣的中心,也是他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寶寶一歲以後如果還頻繁地將物品入口或者是頻繁地吃手,説明其手的發展能力不夠,這時候,我們應適量制止。那麼應該如何制止呢?我們發現有些家長會給寶寶戴小手套,這是不對的,它會限制孩子手的發展。福林的奶奶也用過這樣的方法,為了不讓福林自己把自己的臉抓爛,縫製了小手套。當福果也出現這個問題,奶奶又想故伎重施時,被我及時制止了。

福林一歲兩個月的時候還會頻繁吃大拇指,那時候他走路已較為熟練,且近期沒有發展其它大運動的目標,我決心幫他戒掉吃手的“壞習慣”,用了一個方法,半天時間就成功了。我先是從藥箱裏找出一塊創口貼,然後剪下窄窄的一條,先貼到自己的手上,告訴孩子:“媽媽的大拇指紅紅扁扁的生病了,需要用貼貼保護一下。”大人可以先給自己貼完,貼完以後再給孩子貼,並且一邊貼一邊告訴寶寶:“我們的手生病了,需要用創口貼來保護一下,這樣子就會很好啦!”貼完以後還要告訴孩子:“不能再把手放到嘴巴里面去了,因為創口貼上有藥,會把我們的肚子弄疼的。”

剩下的工作就是每日更換,保持乾淨衞生。然後豐富親子活動,發現孩子有想要吃手的想法時,我們就要帶着孩子玩些手指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時還要保證每餐的營養和良好的睡眠。用了這個貼創口貼的方法,福林好幾次想把大拇指放在嘴裏,但是好像又想起了我的話,就把大拇指又放下了。這樣過了半天后,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基本上忘得差不多啦!這個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如果幾天內問題未解決,大人可以等些日子再嘗試一次,而不要因此給孩子任何壓力,更不要大聲訓斥孩子。孩子一歲之後還喜歡吮吸手指,除了是習慣因素外,還有的情況是和心理因素有關。

幼兒園很多孩子睡覺時喜歡吃手,大部分是嘬大拇指,最嚴重的是有個孩子,大拇指的指甲蓋都嘬變形了,手指頭上的肉都是硬硬的,摸上去極度刺手不舒服,坑坑窪窪的。和父母聊天后得知,孩子小時候奶奶帶,爸爸脾氣不好,經常當着孩子面發火,後來她才瞭解到,孩子一歲後還總是吮吸手指,啃指甲,甚至長大後依然有這個習慣,往往説明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喜歡用啃指甲來進行自我安撫。

這位家長拜託我給他的孩子糾正,我先是用了同樣的辦法,往大拇指上貼了創口貼。三歲的孩子更聽話,能夠理解大人的意思,再配上圖片,上課時引導孩子觀察視頻等,讓他了解嘬手指的壞處,孩子很容易就糾正過來了。但是同時,也告訴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但是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改正孩子啃指甲的習慣,更是為了填補孩子內心的缺失。總之,在寶寶的口欲期,讓他充分發展口腔觸覺,是符合嬰兒生長規律的事情,過度的干預反而影響孩子發展。如果擔心寶寶吃手不衞生,那我們注意給寶寶勤洗手,多擦拭,給他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探索環境,這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