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人容易腹瀉,脾虛的人濕氣重,脾虛的人消化吸收差!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脾寒的人,會有這些表現:
1.脾寒的人,稍微吃點冷的,就拉稀,吃什麼拉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脾本來就寒,就更受不了寒涼的食物,寒涼食物一進來就讓脾臟死機了,這些食物在身體裏運化不了,只能從腸道排出。
2.脾寒的人,小肚子冰涼。中醫觀念裏,脾主少腹,脾裏面有寒,所以脾寒的人小肚子摸上去冰涼的。
3.脾寒的人,總是容易肚子痛。中醫觀念裏,寒則凝,凝則不通,不通則痛。所以脾寒的人容易肚子痛,一開始痛就要上廁所,上完廁所就不痛了。因為大便把寒排出去了,壓力釋放掉了,就不痛了。
4.脾寒的人,容易五更瀉。有些男性是一過性生活就容易腹瀉,也是説明脾腎裏有寒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早晨的時候,人的陽氣要從底下往上升起來,而你的脾臟裏都是寒氣,沒有陽氣來往上升。升不起來,腸道里的濁物就要往下降,所以就腹瀉了。
那很多朋友會問,那這種脾寒的人該怎麼調理?
既然是脾有寒,我們去把脾的寒氣去掉,這就是在健脾啦。你把脾臟的寒氣去掉,就相當於是在改善脾臟的工作環境,脾臟工作環境改善,就會賣力工作啦,脾的功能就會恢復了。
那用什麼方子最合適呢?
最推薦的就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温脾散寒最好的方子了。
附子理中丸:附子,乾薑,人蔘,白朮,甘草。
來簡單拆解下這個藥方。
既然是有寒,就要散寒。這張方子裏的附子和乾薑辛温大熱,用來散脾寒。
脾臟有寒,還往往有濕。就好比北極那麼冷,地上就一定有冰雪,這冰雪的本質就是水濕。所以還要兼顧祛脾濕,這張方子裏的白朮就是用來燥濕健脾的。
要把脾臟的寒濕去掉,就一定要有能量補給,也就是要補氣。在這張方子裏的人蔘和甘草用來補脾氣,用來治本。
所以,有脾寒的人,用附子理中丸這張方子是最為合適的。
第二,土壤裏水太多了,莊稼被淹死了,對應脾濕證。
養過花的朋友應該有感觸,很多花不能澆水太多,澆水太多就把花養死了。
在我們身體裏面,脾臟是喜燥而惡濕,就是脾臟喜歡乾燥的工作環境,討厭潮濕的工作環境。
我們大家經常喜歡説的“脾虛濕重”,實際上他們互為因果。
脾虛運化不掉水濕,就會導致身體濕氣重。脾臟裏水濕太多,脾臟不喜歡在這樣潮濕的工作環境下工作,脾臟不工作就表現出來脾虛證。
脾臟裏面水濕太多的人,表現出來是這樣的:
脾濕重的人,嘴巴里總是感覺乏味,不想喝水。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脾裏面有很多水濕,身體不需要水,自然也就不會想喝水。
脾濕重的人,身體容易浮腫水腫。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脾主肌肉,脾主運化水濕,脾臟自己都被水淹沒了,這肌肉層的水濕運化不了,這些水濕就容易留在肌肉,出現浮腫水腫。
脾濕重的人,容易肚子脹。為什麼呢? 因為脾被水濕掩蓋了,脾臟的氣機都流通不起來了,氣就會堵在裏面,氣堵住了就容易肚子脹。
脾濕重的人,還容易頭暈,有種病叫做美尼爾氏綜合徵,也是因為脾裏面水濕太多的緣故。為什麼呢? 因為脾主升清,升上來的清氣供頭部的能量。如果脾臟被水濕掩蓋了,這清氣就上不來,就容易犯暈,就會出現所謂的美尼爾氏綜合徵。
脾濕重的人,舌頭還胖大有齒痕。為什麼呢?我們已經知道了,脾濕重的人,肌肉裏面的水濕就多,這舌頭也是肌肉的一種,舌頭裏面的水濕也就多,舌頭就胖大。舌頭跟牙齒形成擠壓,就會形成齒痕。
那很多朋友會問,那這種脾濕很重的人,該怎麼調理呢?
最推薦苓桂術甘湯。
既然是脾臟因為太多水濕導致的脾虛,首要任務就是改善脾臟潮濕的工作環境,把水濕去掉,脾臟的工作環境就改善了,脾臟就能正常工作了。
祛濕健脾的方子有很多,苓桂術甘湯最為推薦。
苓桂術甘湯:
茯苓20g,桂枝15g,白朮10g,炙甘草10g。
如果不想喝湯藥的話,還可以用艾灸。
艾灸祛濕三皇穴:地機,三陰交,陰陵泉。
第三,土壤太貧瘠了,莊稼長勢不好,對應脾精不足。
土壤要適當施肥,才能長出好莊稼。而如果脾胃本身吸收營養的能力差,就自然沒有能力轉化出氣血來。
這種脾胃功能差的人,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能吃能睡但是就是不長肉,氣血也不足。
就像廣東的那位妹子,從小脾胃就不好,就是土壤一直是貧瘠狀態。要解決土壤貧瘠的問題,要去施肥,而那位妹子用的方法都是在改善土壤環境,所以沒效果。
很多朋友説給土施肥啊,那是不是吃點補的東西啊,吃大母雞吃魚吃肉啊。不是這樣的,吃這些基本沒啥用。因為這些有營養的東西,要經過脾胃吸收才行。我們講的這種土壤貧瘠,是土裏吸收不了營養。
那要怎麼辦呢?
小建中湯最為推薦。
小建中湯:
白芍18g,桂枝9g,生薑10g,大棗6枚,炙甘草6g,麥芽糖30。
小建中湯這個方子,老劉已經介紹過很多次啦。脾胃虛氣血不足的人,最為推薦的就是這個方子了。
而且這個方子很好喝,跟飲料一樣好喝,老少皆宜。
除此之外,這種人還建議每天喝山藥水。山藥是補脾第一藥,補脾陰還補脾氣,氣陰雙補相當於是在給脾臟補充能量和營養了。
第四,土壤板結了,莊稼長不出來,對應肝鬱脾虛。
在農村裏幹過鋤地這活的人就清楚,土要經常翻要鬆土,松過土之後再種莊稼才能長得好。如果土太緊了,很多莊稼都長不好。
在我們人體也是這樣,脾胃這塊土也要松。
脾胃土壤板結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肝鬱脾虛的人。就是中土板結了之後,肝木就不能從土裏長出來了。
肝木鬱了之後,土就更緊實了,表現出來脾就更虛了。
那要怎麼來解決呢?
要健脾鬆土的同時還要疏肝,用逍遙丸加減最為合適。
逍遙丸:
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0g,白朮10g,白茯苓10g,炙甘草5g。
第五,土地下沉,莊稼下陷,對應氣虛下陷。
我們身體裏的氣有升有降,有出有入,升降出入正常,人體就正常。
而如果氣機下陷,就好比那個土地崩塌下去一樣,土地陷下去了,長在地上的莊稼肯定都要受到影響了。
中氣下陷的人,通常有這些表現:
這種人往往各種臟器下垂,胃下垂,子宮下垂,胸下垂。為什麼呢? 因為脾氣要升起來,這些臟腑在脾氣的升舉作用力下,能保持位置固定。而現在中氣下陷了,脾氣沒有力量來升舉了,這些臟腑受重力影響就會自然往下掉。
這種人還是全身乏力,少氣懶言的這類人。為什麼呢? 因為中氣不足啊,脾胃是能量中心,脾胃沒有能量了,全身就沒有力氣。
那有朋友會問,那該怎麼辦呢?
去補中氣,然後把氣提上來就行了。用什麼方子呢?
最推薦的是: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生黃芪20g,炙甘草5g,人蔘10g,當歸10g,陳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朮10g。
現在這個方子有中成藥,叫做補中益氣丸。去買成藥來服用會更加方便。
好啦,關於脾虛這個問題,我幫大家把表面的東西扒開,幫助大家認清深層次的本質。
脾虛常見的原因,大概就這麼5種。
脾裏有寒的,我們就去散寒;
脾裏有濕的,我們就去祛濕;
脾精不足的,我們就去補脾;
肝脾不和的,我們就去疏肝健脾;
脾虛下陷的,我們就去補中益氣。
請問,現在大家知道自己是哪種類型的脾虛了嗎?
我是中醫老劉,專著中醫科普
記得點贊 轉發 關注!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儘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