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有豐富的優質蛋白、鐵元素,同時脂肪含量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益處多多。
還有研究發現:相比很少吃魚或幾乎不吃魚的人,每週吃魚超過357克的人,得結直腸癌的風險要低12%!
吃這種魚,補腦還護心
魚類中富含ω-3,它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是好脂肪酸,不僅能影響嬰幼兒的視網膜和大腦發育,還被證實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ω-3脂肪酸也是中國人傳統飲食中,比較容易缺乏的一類脂肪酸。因為我們經常吃豬肉、牛羊肉,魚蝦卻吃得比較少。
富含ω-3脂肪酸的魚,主要是深海油性魚,如三文魚、鳳尾魚、鯡魚、沙丁魚、鱒魚、鯖魚等。
這幾種魚,重金屬多、易致癌!
重金屬多的魚
大型食肉魚
俗語説: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説的正是,大型食肉魚靠捕食小魚生存,而那些小魚又以吃其它海洋生物為生。
食物鏈經過層層富集,大魚體內重金屬(如汞)等有害物質的含量通常也比較高。
所以,不推薦食用鯊魚、旗魚、劍魚、鯖魚王等大型食肉魚。
重量太過極端的魚
同種類的魚,長得太大隻通常魚齡也更大,也就是魚會相對老一些,吃起來肉質不夠嫩。
另外,魚年齡越大,長得越大,體內可能積聚了更多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口感和營養都減分。
而如果是個頭太小的魚,本身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加上魚刺可能不少,萬一卡着就難辦了。
一般買魚,選“八分大”左右的比較合適,比如草魚以4~5斤、鯽魚0.5~1斤、武昌魚和鯉魚1.5斤為好。
比如鹹魚、燻魚。不少人愛吃,因為很香,又下飯。但是,早在2012年,鹹魚就被世界衞生組織確定為1類致癌物。
鹹魚是一種醃製食物,鹽分高,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在胃酸的作用下,會產生亞硝酸銨。
亞硝酸胺是一種間接致癌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增加食道癌、胃癌、鼻咽癌的風險。
此外,燻魚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進入胃裏,會變成亞硝胺而被吸收。
肉類在高温熏製時,還會產生另一種致癌物——苯並芘,煙燻、煎炸越久,苯並芘含量越高。
其實不止是鹹魚、燻魚,其他的醃製、熏製食品如臘腸、臘肉、鹹菜、燻肉等等也有同樣的問題。
魚鱗不完整、魚眼凹陷的魚
新鮮的魚,魚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彈性;另外,體表有透明黏液,鱗片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脱落。
而不新鮮的魚,魚眼凹陷,粘液多而不透明,魚鱗暗淡且有較多的脱落。
就算買的時候還活着,腐敗的速度也會比魚鱗完整的魚要快,因此肉質和營養都不會太好。
痛風人羣
痛風是由人體內嘌呤代謝發生紊亂引起的疾病。而海魚比淡水魚含有更高的嘌呤,痛風人羣最好少吃海魚。
肝硬化病人
由於肝功能障礙,肝臟生成凝血因子減少,往往有出血傾向,如果再進食含較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加重病情。
所以,肝硬化病人不宜多食這些魚,但可適量進食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少的鯉魚、比目魚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
比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和維生素K缺乏者,應少吃或不吃魚。
這是因為魚肉中含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的物質——二十碳五烯酸,容易使出血性疾病患者出血不止或加重出血癥狀。
關於吃魚的知識,這下都清楚了!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文章綜合自:家庭醫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