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接觸的病例裏,發燒是極為常見的,今天分享的這個案例,孩子一度燒到了39.9,對於一般父母來説,這時鐵定要去醫院輸液,至少也要吃退燒藥,但這個媽媽只是用雙手把孩子的高燒降了下來,沒有用退燒藥,更沒有輸液,上抗生素,可能很多人覺得是天方夜譚,其實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天我們就通過這個案例,來講講兒推是怎麼退燒的,或許能讓您對發燒有一個新的認識,我們的兒推學員也可以來看看老師的辨證思路,和應對時需要注意的有些事情。
案例
患者是個3歲4個月的男孩。
12月17日晚開始發燒,手腳很燙但不潮濕,夜裏咳嗽痰聲重。
12月18日早上低燒,清鼻涕,有咳嗽但不頻繁,大便正常,小便稍黃,無口氣,手腳温度微高。
忌口肉蛋奶水果,至吃了些粥和紅薯、玉米,兩個素包子
老師建議吸痧,因為沒有兒童拔罐器,所以沒有吸。
然後體温持續上升。
下午5點半,燒到了39.9。
肚子鼓脹得厲害。
老師建議,推解表+止咳三穴+積食發燒,兩個小時推一次;喝淡豆豉水;家長用嘴吸痧;注意手腳保暖。
12月19日上午8點半,
燒已經退了,精神狀態也好了,大便沒有臭味,有咳嗽但不厲害,有痰,手腳温度已經恢復正常,不微燙了。
老師建議推痰濕咳嗽穴方
分析
我們接觸到的發燒孩子,很少有單純因為外感或者積食發的燒,大部分都是外感+積食引起的。
積食發燒,顧名思義是因為吃多吃雜導致積食引起來的,積食會產生內熱,體表毛竅為了散熱就會張開,此時就很容易被風寒侵襲,引起外感。而外感時飲食稍不注意,也會引起或加重積食。所以外感和積食總是結伴而來。
為什麼説有感冒症狀時一定要忌口呢?
當孩子出現外感症狀的時候,包括清鼻涕、咳嗽、打噴嚏、怕冷……, 飲食上就要開始忌口了,為什麼呢?因為此時身體裏的所有氣血正在勁兒往一處使,把外邪驅趕出去,可能有人會想,那就多吃點高營養的好東西,給身體增加點兵力吧,但別忘了,這些高營養的食物首先要經過脾胃的運化才能變成氣血,所以脾胃首先要調集一些氣血來運化食物,但往往此時調不來足夠的氣血,所以這些飲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運化,反而變成垃圾堆放在脾胃裏。
食物會變成積食,如果喝的水多了,就會變成痰飲,儲存在肺裏,所以就會引起咳嗽,所以往往在積食發燒的前期咳嗽不多,或者沒有咳嗽,在兒推的調理下燒退了以後,咳嗽開始變多,而且是那種有痰的咳嗽。像這個案例,一開始就咳嗽,我分析應該是在排寒,主要屬於風寒咳嗽。
外感症狀出現時一定要忌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葷腥肉類,尤其是魚蝦,很容易化火生痰,閉阻氣道,引起咽喉的紅腫痛,甚至是有生命危險的急性喉炎。
這個媽媽説,沒給孩子吃肉、蛋、奶、水果,這一點做對了,但她給孩子吃的紅薯、玉米。
玉米還是相對比較容易消化的,尤其是玉米麪,玉米棒子如果煮得比較爛也還好,主要是外面那層皮有些硬,但也不會加重脾胃的負擔,運化不了就會拉出去。
但紅薯就比較滋膩了,平時身體沒什麼問題時,適當吃一些有好處,脾胃運化功能較弱的時候,或者有積食的時候吃就不合適了。
平時我們常説生病忌口肉、蛋、奶、水果,沒説過五穀雜糧,其實五穀雜糧裏也有相對不好運化的, 包括豆類(豆角、豆芽沒事)、芝麻、黑米、蕎麥、燕麥、黃米、糯米、栗子……,還有做得比較黏的食物,如湯圓、粽子、切糕,做得比較油膩的食物,如油條、炸糕,做得比較甜的食物,如蛋糕、發糕等等。這些也都要忌口。
如果拿不準的食物,能不吃就不吃,就是家常的大米、小米、花捲、饅頭、麪條是最保險的。
第二天下午,這個孩子發燒到了39度多,手心腳心都發燙,體內積食生的內熱起來了,肚子特別脹,這也是積食的一個明顯症狀。
而且從舌相來看,舌質偏紅,舌苔厚膩,這是體內有積食和內熱了。
積食發燒的症狀除了舌苔厚、手足心熱、脘腹脹滿,還有腹痛欲泄、口臭、不思乳食、便秘、大便酸腐等。注意啊, 不是所有都出現才是積食,出現一兩樣就要考慮是積食了。
可見我們平時觀察孩子也要看整體,不能光注意有沒有口臭、大便臭不臭、食慾好不好。有時候可能就是肚子脹,舌苔都不是很厚,積食已經悄然而至了。
所以羣裏的老師判斷這個孩子屬於外感風寒+積食發熱,還有一些咳嗽,給的兒推穴方是解表四大+止咳三穴+積食發燒,一定要內外同調才可以,光解表或光清積食效果是不好的。
積食雖然會產生比較重的內熱,但不能光去清熱下火,而是解決根源,要以消食導滯為主,然後通便降温,把肚子裏的垃圾清瀉出去,積食消了,內熱也會隨之而消。
如果去醫院,往往會開重清熱的藥物,如蒲地藍、小兒豉翹,因為此時孩子確實熱相明顯,黃痰黃鼻涕、便秘、咽喉紅腫痛、扁桃體發炎……但只清熱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積食不消,還會生內熱,反覆發燒。像小兒豉翹也有導滯成分,但是以清熱為主。
但藥是先要入脾胃的,小兒臟腑非常嬌嫩,這個量一定要把控得很精準,稍不留神就會傷到正氣,而小兒推拿在這方面就比較有優勢了,可以直接清瀉各個經絡上的邪氣,只要按照穴方里的次數推,或者根據情況加減,就不會傷到正氣。
因為這個孩子燒的温度比較高,積食發燒的温度越高,説明體內邪氣越重,所以要增加推拿的頻率,兩個小時推一次。這時候往往是推完一次後,温度有點下降,也可能不降,或者還在升高,但都是正常的,這時一定要有信心,因為積食發燒就是這樣的,難退,易反覆。堅持給孩子做好護理:
注意手腳温度,如果手腳開始變涼,説明熱傳導受到了阻礙,就要用温敷、熱水泡、搓等方式讓手腳暖和起來。讓熱量能夠到達四肢末梢併發散出來。
煮一鍋白米湯,少量多次給孩子當水飲用,避免體內津液不足。
不要用涼毛巾、退燒貼給孩子物理降温。
另外還可以用一些方法輔助扶正祛邪:
按揉靈骨穴、大白穴、重魁穴、三叉三。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煮淡豆豉水給孩子喝。淡豆豉既能解表又能消積食,所以正適合外感+積食發燒的情況用。
重掐四縫(能由專業人員放血效果會更明顯)
在背後的督脈和膀胱經上吸痧,不管是體表的寒邪還是體內的熱邪,都可以通過吸痧排出體外。
一般來講,這樣兩三天發燒的勢頭就能下去,隨着發燒的勢頭減緩,推拿的頻率可以降低,四個小時一推就可以了。其他輔助方法可以繼續。這個孩子是燒了一個白天加一個晚上,第二天就退燒了。
很多孩子積食引起的高燒總是不退,通了大便以後燒就推了,所以要保證下焦的通暢,多做做順摩腹,揉一揉上巨虛,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下蜜導煎,總之要讓大便趕快下來,肚子裏的垃圾才能得到清理。
最後這個孩子遺留了一些咳嗽,這也是身體自己往外排體內的痰濕,因為此時看他的舌相,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了,舌質不那麼紅了,舌苔也不那麼厚膩了。
説明此時體內的積食和內熱已經清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痰飲,因為痰得温則化,所以老師建議推痰濕咳嗽的穴方,一個温陽化痰止咳的穴方,還可以補正氣,一般推一兩遍,肺裏的痰就化乾淨了,咳嗽自然就止住了。
如果這個孩子燒雖然退了,但舌苔仍然黃厚,舌質又比較紅,大便顏色較深,臭味比價重,就説明體內還有一些積食和內熱,可以繼續推解表+積食發熱的穴方,但積食發熱穴方中的清心要去掉。
還要注意,積食發燒後一段時間內,一定要保持飲食清淡,不能馬上就想着補營養,因為這時體內氣血正在慢慢恢復中,稍微吃得不合適很容易導致“食復”,所以 病中忌口的那些食物還是最好先不吃。
39.9,燒到這個温度孩子肯定很難受,會各種哭鬧,家裏人也會很慌張,催着上醫院輸液,急着給孩子退燒藥,所以此時媽媽的信心就特別重要。
信心從哪來?就是從一次次實踐中得來,所以我們學了推拿以後,一定要多推,當你一次次用雙手把孩子各種零七八碎的小病小通解決以後,自然會對推拿、對自己產生信心,才有底氣推孩子的高燒。時間長了,家裏人也會逐漸信服。
還有一點更重要,發燒竟然是吃出來的,這一點會顛覆很多人的認知,因為沒有接觸過中醫的人,孩子一發燒肯定會去醫院化驗,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就這兩種情況。所以不會想到和吃有關。而當我們用積食發燒的穴方讓孩子從39度的高燒退下來,這就説明孩子的發燒的確是因為積食,吃得不合適了真會引起發燒。所以孩子退燒後,我們要多和家裏人講講這個過程和裏面的道理,尤其是老人,慢慢的,家裏人就會有讓孩子飲食有節的觀念了,畢竟誰都不想讓孩子那麼受罪。
發燒護理的七個關鍵點
有一種發燒退燒慢還容易反覆,明白了原因孩子或可免受病苦
彙總|孩子發燒怎麼辦?看這一篇就夠了
一個有趣的實驗,一個洞悉身體隱患的方法
牛小牛的中醫之旅—第64集—《五禽戲》
大寒養生|從冬藏走向春生,一冬儲存的能量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