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歲”很崩潰?未必,5個相處技巧讓“小惡魔”變成乖寶寶
以前聽過“可怕的2歲”這種説法,但是我家孩子現在已經2歲半了,並沒有感覺有多可怕,相反,隨着孩子的不斷長大,我感覺他越來越討人喜歡了。
“可怕的2歲”這種説法是怎麼來的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而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的突破穩定期來得到發展,從而突破到下一個較高的層次,然後不斷進行穩定、突破、在穩定、在突破,這樣交替循環,直到最終的穩定狀態。
這種情況就被稱作“成長的交織”,這種交織會讓孩子出現時好時壞的情況。
而“可怕的2歲”,一般是指孩子2歲半到3歲這個年齡段,此時孩子的性情將會經歷一次突破,來到波動期,這時孩子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例如:喜怒無常、霸道、執拗、愛哭等。
2歲半—3歲之間孩子的極端表現
在“可怕的2歲”到來之前,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挺省心,也很温順,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就開始變得不聽話,你越不讓孩子做什麼,他就越要做,一言不和就可鬧,完全變成了一個“小惡魔”!
“可怕的2歲”之所以可怕,完全是因為孩子的這2個極端表現:
1、孩子會違背自己的意願,和家長對着幹
孩子到了2歲已經成熟到可以和家長對着幹了,我鄰居家電小孩就是典型,有一次他看到桌子上的巧克力,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問他“要不要吃”時,他又説“不吃”。
他每次這樣,他媽媽都十分惱火,其實原因無它,小孩子選的東西不符合自己心意後,過一段時間還會哭着鬧着要符合他心意的那個,巧克力也是如此,他不吃,別人也不能吃,不然就會哭鬧
做事寧願違背自己的意願也要和家長對着幹,這是2歲半到3歲的一個重要表現,家長們也不要為此惱火,這只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是好壞交織、螺旋上升的一種狀態。
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走向下一個穩定期。
2、秩序敏感期,對一切都要求“一致”
另一個極端的表現就是對一切都要求“一致”,這也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此時家裏的東西都需要放到他認為對的地方,家裏的東西誰的就是誰的,別人不能用,用了它就會哭鬧。
此時孩子對“一致”看的非常重要,這也是孩子尋求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因為此時孩子的語言表達不是很好,所以家長們做了一些不經意的事情,沒有察覺,孩子有説不清楚,所以就會演變成孩子哭鬧、家長惱火,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仔細詢問孩子,並尊重孩子的一件,等他進入下一個穩定期,就會接受事物和環境的變換,不再堅持用“一致”來尋求安全感。
與2歲孩子相處的5個小技巧,讓“小惡魔”變成乖寶寶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説:“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所以為了更好的與2歲孩子相處,家長們需要了解一些相處技巧,讓“小惡魔”變成乖寶寶。
1、制定規矩
規矩是讓孩子聽話懂事重要途徑,俗話説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小給孩子制定好規矩,可以幫助孩子將來更好的發展,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用立規矩,孩子長大了在立就晚了。
在立規矩之前要和孩子説好,並告訴他每條規矩的道理,切記不要立一些不合理的規矩。
2、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孩子秩序敏感期要給它尊重,儘量按照平時的擺放習慣,給孩子準備一個單獨的空間,讓它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佈置,這樣就會對家裏造成太大的影響,還能滿足孩子秩序敏感期的“一致”。
3、允許孩子有寄託物
易烊千璽就有一個非常喜歡的玩具熊,有一次節目中,主持人開玩笑的説“能不能剪了他的輕鬆熊”,聽完後易烊千璽立馬緊張了起來,原因很簡單,因為易烊千璽是少年成名,經常離家,所以他把輕鬆熊當做自己的安全感寄託物。
2歲的孩子已經懂得把身邊的某種東西當成自己的安全感寄託物了,因此家長需要接納孩子的這種做法,不要強制孩子與寄託物分開。
4、收好貴重物品,不要讓孩子拿到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一位4歲的小女孩,趁媽媽不在家,把媽媽3萬多元的化妝品放進洗衣機,洗的乾乾淨淨,據説這位媽媽看到這一幕,差點就“心梗”了。
其實與4歲孩子不懂常識相比,2歲的孩子還不具備行為控制力,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建議家長將貴重物品放倒孩子無法接觸到的地方。
5、幫孩子解惑
2歲的孩子度很多事情都不是很瞭解,所以這時就需要父母幫助他增加認知,幫助孩子解惑表現在多個方面,例如為什麼要刷牙、為什麼吃飯前要洗手、為什麼要按時睡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