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媽愛叨叨
有温度 有深度 有態度 寶媽們都在關注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最近,同事和兜媽分享了一個身邊的事例。
同事的小侄子今年已經3歲了,但身高只有90公分,看起來比同齡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孩子媽媽為此很是着急,覺得兒子吃得飽、睡得香、該補的都在補,而且自己和老公也都是大高個兒,怎麼孩子卻長得如此之慢呢?
後來夫妻倆帶着孩子去了趟醫院,各種檢查做完後,醫生問了句:孩子現在能一覺睡到天亮了嗎?
孩子媽媽想了想説:我白天上班比較累,孩子是一直跟着奶奶睡的,奶奶怕孩子尿牀,就每天夜裏起來給孩子把兩次尿,醫生,這個有影響嗎?
醫生聽後瞭然地點點頭:問題就在這裏了。
的確,為了防止孩子尿牀,也為了節省一些尿不濕的開銷,很多家長都有夜間把孩子叫起來把尿的習慣。也有一些家長覺得半夜把孩子叫起來,對大人孩子來説都是一種折磨,於是選擇給孩子帶尿不濕睡覺。
@晴兒麻麻:我家娃是和奶奶一起睡的,奶奶不給用尿不濕,説是太悶了,就夜裏給孩子把尿,現在倒是也習慣了,而且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並沒有什麼問題。
@1990年的貓:我是主張給孩子帶尿不濕睡覺的,但家裏老人總是反對,説帶尿不濕孩子就學不會起夜尿尿,我才不管,自從那次他們半夜把孩子折騰得直哭,我就力排眾議,把孩子抱回自己的屋子,給他兜上尿不濕,自那次起,我們都睡了個安穩覺。
@清風徐來:我是奶奶,我們這代人的想法還是要夜裏給孩子把尿的,一開始肯定有困難,但堅持幾次孩子就慢慢習慣了,如果總用尿不濕那要浪費多少錢……
對於到了一定年齡的孩子,夜裏是叫起來把尿、還是繼續帶尿不濕這個問題,兜媽也曾和許多人有同樣的想法,甚至還試圖去買個鬧鐘,到了點就把熟睡中的孩子叫起來上廁所,但漸漸地,我發現這種方式會產生許多的弊端,而不同的選擇結果也大不一樣!
夜間把尿弊端有不少
1.寶寶夜間尿量增多
其實在孩子睡覺時,體內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抗利尿激素。而這種激素在夜間分泌較高,所以一般晚上的尿量是明顯低於白天的。如果熟睡中的孩子經常被叫醒,那麼就不利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夜間尿量反而會增多。
2.不利於孩子膀胱功能的鍛鍊
排尿是一種反射活動,當膀胱充盈時,我們大腦皮層的排尿反射中樞就會受到刺激,從而產生想排尿的感覺。
但是如果在膀胱沒有那麼充盈的時候,被叫起來強制排尿,使得膀胱的容量得不到提升,控制力得不到鍛鍊,反而會讓孩子的排尿次數增加。
3.不利於優質睡眠和激素分泌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生長速度在熟睡時比清醒時要快3倍,因為促進孩子長高的生長激素在夜間深度睡眠的狀態下分泌更多。
如果總是在夜裏把孩子叫起來上廁所,就會頻繁打斷孩子的深度睡眠,影響生長激素分泌,阻礙孩子長個子。
同時,讓孩子夜裏迷迷糊糊的醒來,也會增加他們的小情緒,對大人和孩子來説都是一種折磨。
何時擺脱尿不濕?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帶尿不濕睡覺雖然好,但是長期帶尿不濕會不會導致孩子太過依賴尿不濕,而影響正常如廁了呢?什麼時候才能徹底擺脱尿不濕呢?
波士頓兒童醫院曾做過一項統計,在美國:2歲半的孩子中,有78%依賴尿不濕;3歲的孩子,40%需要尿不濕,3歲半的孩子,12%還會用到尿不濕,5歲的孩子,20%會發生尿牀的情況。
相比而言,中國的孩子如果3歲還穿着尿不濕,就會遭來很多白眼了。
其實要孩子擺脱尿不濕並不需要着急,不同的孩子體質也不用,有的孩子膀胱容量大,內分泌系統發育更成熟,就可以早早告別尿不濕;有的孩子膀胱容量小,內分泌系統發育還未成熟,就仍需要尿不濕的輔助。
相比於何時脱尿不濕,家長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寶寶睡一個好覺。
做好這幾點,孩子睡眠質量更高
1. 睡前減少喝水
睡前大量飲水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也會讓孩子的尿量顯著增加,如果想睡個一夜到天亮的好覺,家長就要注意在睡前一小時,減少水或奶量的攝入,孩子晚上不被尿憋醒,自然會提高睡眠質量。
2.不過早給孩子把尿
18個月前的孩子,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還不能自如地控制大腸、膀胱和肛門組織,如果過早給孩子把尿,會影響膀胱容量,使孩子尿量增加。所以儘量延長尿不濕的穿戴期,不要過早把尿,更不需要夜間頻繁叫醒尿尿。
3.睡前給孩子穿着舒適
在睡前,可以給孩子裹上吸水性好的尿不濕,穿上棉質的寬鬆的衣服,讓孩子沒有負擔地睡個好覺。
此外,穿着以舒適保暖為宜,不用穿的過多,因為孩子新陳代謝較快,如果天氣稍涼,可以給孩子準備睡袋。
你會夜裏把娃弄醒尿尿,還是讓他戴着紙尿褲一覺睡到天亮呢?你認為紙尿褲戴久了會影響孩子正常如廁嗎?歡迎將你的想法分享給兜媽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