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當父母專注於問題時,他們就一定會發現問題,然後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個負面預期:長此以往,孩子將大學無望。
然後他們就會陷入極度的焦慮,不斷地糾正孩子的錯誤,放大孩子的問題。”
父母的焦慮,其實就是教育惡性循環的開始。
殊不知,焦慮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將孩子一起捲入情緒的旋渦。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表明,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的檢出率,高達24.6%。
而導致青少年,抑鬱症病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來自父母。
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有這樣一對母子。
凱凱媽媽在一個寒假裏,就給兒子佈置了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自答題。
而且,一旦兒子偷懶,凱凱媽媽就會多加一張試卷,以示懲戒。
因為她覺得:“孩子不需要快樂的童年,他需要的,是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
在如此嚴苛的教育之下,凱凱確實在班內名列前茅。
但是,當老師要求小朋友們,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凱凱卻小聲説着,自己沒有名字。
明明街舞跳得很好,但他卻不敢在台上展示。
他自卑內向,寡言少友。
高分的代價,卻是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
然而,這並不是個例。
《牛蛙之殤》中的孩子,從3歲開始,就被父母魔鬼訓練式的學習計劃,壓得喘不過氣。
三年無休,分秒必爭,只是為了備戰“幼升小”。
因為父母覺得,上了好小學,孩子就是“牛蛙”。
考不上好學校,就是“青蛙”,所以即便孩子只有三歲,也不能鬆懈。
可在面試的當天,孩子卻突發“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失去了名校的入場券。
很多父母其實都沒發現,他們自認為的“為孩子好”,實際上卻對孩子冠以傷害之實。
孩子一時的成績,決定不了他們將來的人生。
一時輸了,還能爬起來重頭再來。
可倘若心病了,終其一生都難以治癒。
作家慶山曾説:
“人需要按照自己的天性走,變成自己真正的樣子。就像種子一樣,按照內在的節奏和秩序,發芽生長。”
孩子的成長,亦是如此。
朋友谷谷,前段時間跟我分享她的經歷。
谷谷女兒在學習上,從來不讓人操心。
女兒同學的父母,總是羨慕谷谷,説她女兒學習像玩一樣,一點壓力都沒有。
但隨着升學的壓力的增大,女兒的成績又提升緩慢,谷谷不禁開始着急。
剛吃完晚飯,就催着女兒去寫作業,就連女兒落筆慢了,她都要數落一番。
女兒前腳剛寫完作業,後腳谷谷就把練習冊安排上了,生怕浪費一秒鐘。
那段時間,女兒聽谷谷説的最多的話,就是:“能不能快點?別磨蹭,趕緊的!”
一個學期下來,女兒的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下滑嚴重,尤其是英語。
當谷谷質疑女兒沒有盡全力的時候,女兒卻説:
“我已經一學期,沒有在睡前背過單詞,沒有在前一天預習課程了。我以前都是這麼學英語的,但我現在,根本沒時間做這些事。”
那一刻谷谷才明白,女兒之所以學得輕鬆,是因為她有自己的規劃。
而自己不適時地插手,反而打亂了孩子原本的節奏。
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説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你永遠不要去打擾他。”
孩子在成長之路上,會慢慢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秩序。
破壞了孩子的秩序,孩子就會從主動變為被動,漸漸地遠離自律。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內在秩序。
當他們迷茫時,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節奏。
當他們做錯時,慢慢地指引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
呵護孩子的秩序,讓孩子自己成長,是父母給子女的最好的教育。
科林斯説過: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教育方法。任何一個孩子,只要積極的心態被調動起來,一定可以迎來更光明的人生。”
要想孩子自律,父母要先學會平和。
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孩子的內心入手,使他律自然而然地變成自律。
1.緩解焦慮,給自己鬆綁
查爾斯司布真曾説:“焦慮不會消除明天的悲傷,但會消耗今天的力量。”
焦慮永遠沒辦法消除問題,只會加重問題。
成為父母那天起,就註定要為孩子忙碌一生。
如果事事愁悶,單是負面情緒,就足以壓垮自己。
所以,要試着接受子女的平凡,跟自己和解。
2.學會縱向看孩子,給孩子自信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是指:
“每個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一旦找到了自己智能的天分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每個孩子,都有天賦,只不過領域不同罷了。
要發掘孩子的潛力,就要學會縱向看孩子。
把孩子跟他自己比,會讓孩子自信。
而橫向看孩子,是把孩子跟別人比,只會加重孩子的自卑。
3.試着從孩子的生活中退一步,給孩子自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沒有人能陪孩子一生,即便是父母。
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讓孩子勇敢闖蕩,而他身後,永遠有父母這個港灣。
人生的酸甜苦辣,苦悲喜哀,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體驗。
他們要自己體味失敗的滋味,感悟成功的喜悦。
從孩子的生活中退一步,把世界交給他們,自有光彩。
4.“慢養”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
心理學中有個雙生子爬梯實驗,雙生子A比B多練習了6周。
然而在第52周的時候,雙生子的水平,竟然完全一致。
孩子跑贏了起跑線,卻不一定能贏在終點線。
所以,父母要學會在心態上,放慢腳步,不能急於一時。
須知欲速則不達,慢工才能出細活。
慢養孩子,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讓孩子在經歷中,慢慢成長。
畢竟,自律是一生的修行。
育兒即是育己,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共同成長。
這一段父母子女同行的路上,父母引導着孩子,走向更優秀的人生。
而孩子則教會父母,萬事平和,穩定情緒。
孩子的成人之路,也是父母的成熟之路,和孩子的不斷互補,終會收穫更好的自己。
餘生,願你能不憂不慮,放慢腳步,和孩子一同進步。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輕鬆的氛圍中,自律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者 | 飲木蘭,筆耕不輟,鍾情翰墨。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