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你是不是總覺得你家孩子很膽小?總是會害怕一些東西?怕關燈不敢自己睡、怕生人、怕玩具熊、怕狗狗、怕……

你是不是總覺得你家孩子很膽小?總是會害怕一些東西?怕關燈不敢自己睡、怕生人、怕玩具熊、怕狗狗、怕……

他們害怕很多東西,有時候讓大人們覺得很奇怪,讓他跟阿姨打個招呼都能嚇哭,搞得場面極其尷尬。

這種現象多發生在0-6歲之間,總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的離不開大人,於是就被家長貼上了“膽小”、“害羞”的標籤。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孩子到底在害怕什麼?”

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有害怕的事情,但是隨着長大成人,害怕的東西也就跟以前不一樣了。

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特有的害怕事件,我們來看看0-6歲的孩子都在害怕什麼,也許真的是你錯怪孩子了。

0-2歲

•害怕突如其來的聲響,比如:突然啓動的吸塵器、安靜的時候突然有人説話、鞭炮煙花的爆炸聲、衝馬桶的轟隆聲、打雷聲……

•害怕醫生、打針吃藥;

•害怕陌生人以及與媽媽分離;

•害怕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

•害怕洗澡,怕自己被排水孔吸進去。

孩子的表現:哭、大聲哭。

爸爸媽媽的誤解:孩子哭鬧就是撒嬌。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這個階段也是孩子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的關鍵時期,俗稱安全感,爸爸媽媽更應該給予孩子及時的擁抱和安撫才能平復孩子情緒,而這樣的安慰能幫寶寶建立安全感,支撐寶寶以後可以更獨立。

3-4歲

•怕黑,所有沒燈的地方必須拽上大人才敢進入;

•怕被親人留下,尤其怕被爸爸媽媽留下;

•怕妖怪,怕做噩夢。但凡看過一些恐怖鏡頭,腦海中揮之不去,童年陰影多在這個時期留下,比如:牀下的妖怪、窗外的影子等等。

孩子的表現:分離焦慮,總想讓爸爸媽媽陪在身邊。

爸爸媽媽的錯誤做法:看孩子黏人反倒恐嚇孩子“再這樣就不要你了”,有時還會恐嚇孩子“不聽話/不睡覺/不吃飯就會被妖怪抓走”。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3-4歲這個階段是孩子要正式進入幼兒園的一個階段,可能是孩子第一次和父母分離這麼長時間。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想象力也比較豐富,他們只要看到一些恐怖的畫面,能把這樣的畫面安插在任何場景,導致孩子很害怕。

他們是真的害怕,如果不安慰反倒恐嚇孩子試圖逼孩子堅強,這隻會剝奪孩子的安全感,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5-6歲

•害怕自己受傷、受傷;

•害怕失去爸爸媽媽,比如父母離婚或是死亡;

•害怕獨自睡覺;

•害怕鬼;

孩子的表現:難以分牀或是分房睡,孩子偶爾會問“爸爸媽媽會死掉嗎?”

爸爸媽媽的錯誤做法:小黑屋懲罰孩子、強制分房睡,逼迫孩子長大,隱瞞親人死亡的事情。

現階段的孩子還是會存在分離焦慮,因為孩子還是怕黑,如果強制分房睡,只會加重孩子怕黑的情況,而小黑屋懲罰同樣也是加重孩子怕黑現象的推手,加上孩子想象力豐富,常常會幻想黑暗之中有什麼。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關注“死亡”的話題,會好奇人死了會怎樣。其實家裏如果有人去世了,最好給孩子一次生命教育,不要哄騙孩子“人死亡後會去遠方”更不要説“人死後的天堂沒有苦痛、不用上班……”

這種哄騙雖然是擔心孩子會痛苦才説的善意謊言,但是這種誤導可能會導致孩子對生命的輕視,只有告訴孩子真相,孩子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痛苦是短暫的,快速走出痛苦才能積極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嗎?

“為什麼害怕的東西這麼多?”

我列舉的其實還不是很全面,但是已經很典型了。其實害怕、恐懼,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每個人童年時期都有害怕的東西或事情。如果你仔細歸類,你會發現,孩子害怕的這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0-2歲陌生人焦慮,3-4歲分離焦慮,5-6歲害怕假想出來的事物。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這跟孩子知識欠缺和經驗缺乏以及生長髮育有很大的關係。

前面有提到剛出生的寶寶會因為視覺發育不完善所以聽力更敏鋭,這也就導致新生兒更容易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到,還會因為陌生的聲音或臉嚇到,感到害怕從而哭鬧。

但是隨着寶寶的生長髮育外加和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人相處,他們總結經驗,能看清聲音的來源,那些曾經害怕的人不會傷害他,所以恐懼感漸漸減弱直至消失。等到他們經歷的多了也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然而我們成年人總是會忘記自己孩童時期害怕的事情,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隻會讓孩子更加惶恐。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所以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都應該接受這種恐懼,並且幫助孩子趕走恐懼。

安全感是打破恐懼的有利武器

安全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親子關係紐帶,未來會支撐孩子獨立完成更多事情。

早期的安全感來自爸媽的全心全意、規律、穩定的照顧,長大些來自於爸媽的陪伴以及及時安撫。

只有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他堅強的後盾,他才敢走得更遠。

明白恐懼情緒的來源

恐懼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處在不安的環境中時,這種恐懼感會讓我們自身非常的敏感,處於高度警覺的狀態,保護我們免於受傷。

就像之前有一個玩笑,説女生害怕蟲子,但是有的女生因為害怕瘋狂亂跳,最後蟲子就變成了“相片”被踩扁了……你説這算不算一種保護機制呢?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不過孩子可能不太明白,需要爸爸媽媽用更簡單的方式讓他們聽懂,比如把這個機制比擬成現實的物品或形式。跟孩子解釋這個就像幼兒園的火災演戲是的警報器,當你遇到不認識的人、打針、醫生、黑暗……你的身體就會觸發這個警報,這個警報就是提示你注意的。

但有時候可能這個警報只是因為有人吸煙或是怎樣觸碰了警報器,並不是真的有危險。所以大多時候是虛驚一場。但如果真的有危險,我們就可以趕快逃到安全的地方。

避免讓孩子看恐怖視頻或恐嚇孩子

很多童年陰影是深深刻在腦海中的,有的直到長大成人都忘不掉,所以恐怖視頻不要讓孩子看,也不要總是恐嚇孩子。就像有些成年人晚上上個衞生間都需要很大勇氣一樣,他們害怕黑暗之中有什麼東西跟着自己,快速跑回被窩連腳都不敢露出來。這種害怕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被恐嚇出來的。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幫孩子克服恐懼而不是強迫孩子勇敢

孩子害怕的東西很多是因為認知不足,如果陪伴孩子一起面對,然他了解他恐怖的東西,這對於克服恐懼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孩子害怕大的毛絨玩具熊,我們不是強迫孩子去接觸恐怖的事物,而是慢慢去了解。

比如讓孩子看看有關玩具熊的圖片或者動畫片,讓它知道這個事物很可愛。接着讓孩子嘗試接觸玩具熊,慢慢地他就會緩解。很多他害怕的事物都可以讓他一步一步的熟悉,豐富孩子的認知之後,也就不會害怕了。

害怕、恐懼這是人們情緒的組成部分,小時候害怕一些自己想象的東西,大了害怕親人的離去,孩子的害怕和成人的害怕都一樣,所以,不用強迫孩子去勇敢,而是應該幫孩子一起克服恐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2 字。

轉載請註明: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