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家長別硬碰硬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健康

家長可能會發現一種現象,孩子在2歲以後脾氣會越來越賤,越説越不聽,你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故意和你唱反調,導致有很多家長管教不了孩子。如果採取強制的行為,家長又怕傷害到孩子的心,畢竟孩子還小不懂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父母應該如何做,才可以改掉孩子的“牛脾氣”吧!

孩子在3-6歲期間是自我意識最為強烈的時候,大多數會以自己的判斷為標準,堅持自己的感覺,拒絕家長的干涉與參與。這個階段的孩子被育兒專家成為“執拗敏感期”。

孩子在3歲之後就會形成自我意識了,也正是因為這點,孩子會故意通過一些舉動來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甚至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會向家長提出過分的要求,比如家長必須要按照孩子説的做,或者買飛機、汽車等無理要求。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曾經多次提到過,0-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潮濕的水泥期”。意思就是説,孩子在6歲之前還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如果超過六歲了,水泥就會凝固了,在想改變孩子的性格就不容易了。

執拗期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過程,這並不是壞事,在國外很多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執拗,因為國外的家長認為這代表了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證明孩子正在邁向獨立。

有研究表明,小時候比較執拗明顯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會更大。70%-80%的成功人士小時候執拗期表現特別明顯,因為好奇心強和探索欲也會增強。這些可以説明,寶寶進入執拗期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它只是寶寶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歷程。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它,正視它,然後幫助寶寶度過它。

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家長別硬碰硬

1、家長用平和語氣來和孩子對話

孩子在執拗期間如果惹怒家長,作為父母一定不要用暴躁的語氣來教訓孩子,可能沒有把孩子教育明白,反而會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情緒。沒有達到最初預料的效果,而是是火上澆油。所以這時我們就要思考作為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執拗呢?

語言是一種藝術,相比之下疾言厲色不如用平和幽默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家長語氣平和首先會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為給孩子什麼樣的臉色,孩子是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家長可以試着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讓孩子明白自己剛才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與孩子交談,孩子更願意去聽家長的教導。

2、樹立明確底線,教導孩子要學會理性

孩子之所以一次次地跟父母耍賴,就是因為家長從來沒有真正的擺明過自己底線,無底線的慣縱孩子才會讓孩子的執拗變得嚴重,如果家長一直是這種態度,那很可能在將來會毀了孩子。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説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孩子懂得愛,還需要讓孩子懂得敬畏,親子之前如果沒有樹立父母的權威是不能做“朋友”的。

首先家長不能一味地溺愛孩子,這種溺愛會讓孩子失去判斷,孩子會有“不管做什麼父母都不會把我怎麼樣”的心態。要讓孩子性格理性,首先家長要做榜樣,只有家長在孩子面前展現的是理性的,讓孩子敬畏父母,才會變成聽話的小孩子。

3、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很多家長都反應,無論怎麼告訴孩子電線有危險、不能在陽台玩、開水會燙傷等,孩子就是不聽,讓很多家長只能寸步不離的看着孩子,怕孩子出現意外。因為孩子聽家長那麼嘮叨講道理,他並不能體會到危險到底是什麼,還會認為故意不讓他玩。

所以面對這種孩子,家長也要採取特殊的方式來讓孩子明白。比如可以帶着孩子在陽台邊,在保證安全的環境下,試着將水果扔出去,讓孩子看到水果落到地下有多麼可怕,還可以準備不同水温的水,一點點加熱讓孩子體會熱量的變化,從而讓孩子知道遠離開水。

孩子都是聰明的,真有危險是不會去觸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