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臨牀營養應提到一線治療高度

來源標題:臨牀營養應提到一線治療高度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都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和教訓,免疫力成為了第一競爭力。免疫力大多來自於營養,來自於腸道菌羣的平衡。

我是一名外科醫生,也特別關注營養問題,更新營養理念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原來醫學界一直把營養作為輔助治療疾病的內容,實際上營養就應該是治療,而且現代醫學應該把營養提升到一線治療地位上,它和手術、放療、化療,以及藥物治療是並重的另外一種治療方法。

吃飯不僅是為了飽腹

營養狀態決定患者的免疫力

社會發展到今天,吃飯已不是為了填飽肚子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營養不良的後果不僅僅是生理的問題,還是心理的、社會的、經濟的問題。它不僅影響當下,還會影響未來。我們吃一頓飯不是單純為了飽腹,而是為十年之後的健康。對嬰幼兒更是如此,孕婦在妊娠期間的營養狀況決定這個孩子一生的健康,所以不僅影響孕婦也影響後代和家庭。

其實,營養治療不但沒有浪費錢,而且顯著節約了醫療費用。營養治療可以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費用幅度高達21%。在營養上投入1元錢,可以在治療方面節省52元。在美國2020年剛剛發佈一個報告中顯示,有五種疾病營養治療為美國每年直接節約醫療費用(不含間接)5.8億美元。這是非常可觀的數據。

對患者而言,營養狀態是重要的生命體徵。決定機體免疫力、疾病是否發生、如何發展、向何處轉歸、治療效果好壞、生存時間長短、醫療費用的高低等一系列的問題。

營養診斷是營養治療的前提

當你走進醫院,醫生問你:您最近吃飯怎麼樣?您最近體重是否下降?您最近體力是否下降?那你一定是遇到了一位優秀的醫生。

大家可能認為醫院是營養治療的場所、是營養不良發生最低的地方。恰恰相反,在地球上許多地方,營養不良率發生最高的場所就是醫院,而不是貧民窟,住院患者是營養不良發生率最高人羣。因為在全世界的醫院中,患者是健康最脆弱的人羣,不僅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也是如此。甚至加拿大國家營養不良工作小組報告發現,患者出院之後,營養狀況比入院時更差。

重視營養治療的前提是要重視營養診斷。通過甄別來發現需要營養治療的人羣。

患者入院時,營養最大來源是膳食,所有營養素,除了維生素D可以從陽光輸送以外,沒有任何一種營養素是不需要通過口腔或呼吸道進去的,所以膳食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膳食調查非常困難,為此,我們發明了一個簡單的辦法,三種模式:清流、半流和普食。如果天天吃的是流質飲食,説明營養狀況很差,老年人營養狀況越來越差的很大原因是越吃越軟、越吃越稀。如果固體食物多,基本營養沒問題。

目前,全世界都在推崇三級營養診斷。

中國:營養篩查、營養評估、綜合評價。

美國:營養篩查、營養評估、診斷。

歐洲:營養篩查、營養評估、延續評估。

這裏也包括觀察,營養不良病人常常合併心理障礙,難打交道的人、性格古怪的人一定是有營養問題,包括他的腸道益生菌失衡,我不是玩笑。但凡很難相處的、性格古怪的人,一定可以從營養上找到答案。他要麼是某一種營養素缺乏,要麼是某一種營養素太多,一定能找到理由。

營養治療做得好治病療效往往也會好

膳食是營養的基礎,一日三餐都吃好,健康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每天三頓飯都吃不好,天天喝益生菌、營養液、保健品也沒用。營養補充劑不能替代食物,只是在營養不足時作為補充,喝營養液不能替代三頓飯。

吃好最主要的是平衡膳食,就是葷素搭配。食物多樣性尤其重要,比食物的量更為重要。

多樣性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食物種類多樣性,每天最好吃20種食物,每週至少吃30種食物,如果想健康,要高於國家推薦的標準;二是產地,有意識吃一點外地來的食物,不要老是吃當地食物。要有意識地吃外地產的,包括國外的食物,避免一地土壤缺少某種營養素的缺陷;三是不要吃同一種顏色食物,食物顏色要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四是不多不少,適量攝入。

臨牀營養學是臨牀醫學的核心部分,營養治療是治療一切疾病的基礎。所有的其他治療,手術、放療、化療都必須基於一個前提條件,即良好的營養狀況。

病人治療效果好的,並不是手術比別人做得有多麼高超,也不是放療、化療比別人做得高超,最簡單的事實就是營養治療做得好。特別強調,營養治療的重點在社區醫院、在基層醫院,而不是在三級甲等醫院。

患者的教育比營養治療更為困難,我充分體會到這一點,病人要求趕快手術,一天都不能等。但需要營養治療,就得反覆講營養的重要性,還不一定能聽進去。

關於營養方面的幾個誤區

1.營養是否促進腫瘤生長?

答:不會!營養好了,只會殺傷腫瘤。

2.素食更好?

答:現在很多人在宣傳素食,當然選擇什麼是你的自由,其實,葷素搭配是最好的。

3.是否需要忌口?

答:實際上不需要忌口。

4.能否偏食?

答:偏食是一種遺傳病,家裏有一個偏食的,後代一定有偏食的,偏食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平衡膳食,非常重要。

5.能否餓死腫瘤?

答:很多人覺得不吃,把腫瘤餓死。其實,死的是自己,腫瘤只會在人體死亡之後才會死掉,所以飢餓不會餓死腫瘤,只會餓死自己。

再説兩個關於營養補充容易忽視的方面,第一:口服營養補充。老年人長期慢性的代謝消化性疾病患者,一定要堅持口服營養補充,就是在三餐飲食基礎上,用腸營養液或特醫食品來補充日常膳食不足部分,口服營養補充。第二:營養護理。很多人把護士看得沒有醫生那麼重要,但在營養領域、營養治療上,護士不是旁觀者,護士不是參與者,而是領導者。

借用阿基米德2300年前説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實際上營養也是這樣一個支點,以營養為支點,可以撬動整個人類的健康,可以撬動整個國民的健康。因為營養好了。

文/石漢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0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臨牀營養應提到一線治療高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