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大腦的耗能佔整個身體的20%,高質量的睡眠有助於前額皮質的恢復,也能加強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對於大腦的高效運作和成長尤為關鍵。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寶寶在小的時候,受發育的限制,除了偶爾的哭鬧之外,通常都是很乖巧的,但是漸漸長大,從前乖巧的孩子現在變得有些調皮,一些壞習慣更是讓父母身心俱疲,簡直不能忍。
但有時,父母的盲加阻止反而扼殺了孩子的發育——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1、愛吃手、喜歡往嘴裏塞東西——感知能力
這種行為主要在寶寶3個月之後集中出現,對此,不少寶媽生怕孩子手腳不衞生將細菌吃了進去,又怕誤吞了小物件引起健康隱患,於是就急忙阻止。
但是,一歲內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寶寶吃手的行為意味着大腦神經中樞對肢端的控制力較好,也有助於手指能力分化,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同時也標誌着寶寶智力正在快速發展。
2、愛説話、追問不停——求知能力
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出現,此時的他們簡直就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遇到了問題一定要追着大人問到底,而日常也是嘰嘰喳喳説個不停,惹得不少家長呵斥讓其安靜。
雖然這類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家長造成一些困擾,但是不斷提問的過程,説明了他們觀察力、求知慾和表達能力都很強,而且善於思考,大腦的反應速度也很快。
此時,如果父母對其多一份耐心,並加以引導,將會讓其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智力發育大有裨益。
3、愛探索、好奇心重——探索能力
通常,等到寶寶學會爬和走的本領之後,在其活動範圍擴大的過程中,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也不斷加重,例如:看到牆上的電源插孔就想摳,看到媽媽的口紅就用其“作畫”,亦或是父母剛買的新玩具就被拆開了,而在父母制止之後,他們卻越想要嘗試。
其實,這些都只是寶寶看到新鮮事物,感到好奇,想要探索的的表現,而這種探索,對萬事葆有好奇心,並且能把想法付諸實踐的能力,其實恰好是有些大人所欠缺的。
父母應當鼓勵和培養寶寶的這種精神,併為其解釋“前因後果”,幫助寶寶更好的理解,以便促進大腦更好的發育。
不過,鼓勵並不意味着放縱,在此過程中,父母還需注意保護寶寶的安全。
1、飲食均衡
人體的發育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支撐,其中,大腦發育對營養物質的依賴程度更高。
其中,蛋白質是大腦發育的物質基礎,DHA是大腦發育的守護神,而卵磷脂則是大腦發育的加速器。
除此之外,諸如維生素、脂肪、微量元素等也都是大腦發育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孩子的飲食要做到營養均衡,避免偏食,可多吃奶類和魚類食物,為寶寶智力發育助力。
2、睡眠充足
研究發現,大腦的耗能佔整個身體的20%,高質量的睡眠有助於前額皮質的恢復,也能加強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對於大腦的高效運作和成長尤為關鍵。
倫敦大學研究發現,9點之前睡覺的孩子,普遍閲讀能力和算術能力要強於晚睡的孩子。
因此,晚上最好能讓孩子在9點之前就上牀睡覺,併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讓其持續保持高質量的睡眠。
3、多陪孩子看書
著名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孩子越早閲讀,其思維過程越複雜,對智力發育更有益。
同時有研究發現,有早期閲讀習慣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更高,注意力也更集中,這種良性循環使得孩子更聰明。
對此,父母可以在孩子幼時就培養他們的閲讀習慣,並陪伴他們閲讀。
4、多陪孩子説話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發現,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
他們發現,父母與孩子交談的頻次越高,其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
而這種交談刺激不僅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還可促進孩子社交能力,在無形中增進了孩子智力發育。
對此父母日常可以多陪孩子聊天,並鼓勵和引導孩子多説,為其提供思考的線索,進行發散性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