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缺乏主動性,總是要父母在身後不斷的督促,甚至即便如此,孩子依然表現出懶洋洋的態度。
這讓父母有些束手無策,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學習,他們總是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可是卻發現這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提不起學習的興趣。
表揚≠鼓勵,表揚阻礙進步,鼓勵讓人進步
著名的斯坦福實驗:"表揚"和"鼓勵"的效果不同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裏,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學生的影響。
在實驗中,他們讓學生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對於第一組的學生,他們説:"你很聰明,在拼圖方面很有天賦。"
對於第二組的學生,他們説:"你表現的很出色,剛才一定非常努力。"
隨後,實驗人員讓學生自主選擇難度不同的拼圖,那些被誇獎聰明的人都選擇了簡單的拼圖;而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卻幾乎都選擇了難度更高的拼圖。
那些被誇聰明的學生,為了避免失敗不會選擇輕易冒險,因為他們想要繼續保持在他人心中聰明的模樣,擔心一旦挑戰失敗會改變他人對他的評價。
而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他們卻勇於挑戰,並且表現得更努力,嘗試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有不少孩子還表現出他們對這個實驗的喜愛,完全沒有畏難情緒。
在第三輪測試中,實驗人員故意讓這幫孩子遭遇挫折。
在第四輪實驗中,實驗人員又拿出來第一輪的測試題。
結果讓人有些意外,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答題的正確率低了大約20%;而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的答題幾卻提高了大約30%。
對此,實驗人員得出結論:"鼓勵,即誇獎學生努力用功,會給學生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他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表揚,即誇獎他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表揚和鼓勵對孩子不同的影響
1、教育側重點不同
表揚更主要的是對孩子進行稱讚,對孩子進行美化,人們會用各種美好的詞語讚美孩子,以此表達對孩子所作所為的滿意度。
鼓勵是對孩子具體行為的肯定,它會避免使用聰明、有天賦這樣的詞語,而着重表現出對孩子行為的認可,更側重於對孩子努力的肯定。
2、教育目標不同
表揚會讓孩子感到得意,他們會想要展現出自己完美的一面,以此來取悦父母和他人。
這會讓孩子本能的抗拒一些挑戰,不願意面對挫折和失敗。
鼓勵會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價值,他們的信心會不斷的增加,願意自我挑戰,哪怕面對困難挫折也不畏懼,有堅定的前進方向和目標。
3、教育效果不同
表揚在短期內能夠讓孩子的行為有所改善,讓孩子有一定的進步,但是卻不利於孩子的長期發展。
當孩子過度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時,便會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
鼓勵能夠讓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和自尊,它能夠讓孩子形成自身的正確思維模式。
他們不會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是會有自己的主觀思想,明確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家長可以通過這三種方法鼓勵孩子
1、描述式鼓勵法
這種方法是指尊重客觀的事實,用客觀的語言和觀點去看待孩子的行為。
描述式鼓勵法對事不對人,父母會通過觀察描述孩子的具體行為,給予孩子足夠的肯定和鼓勵,而不是盲目的表揚或者稱讚孩子。
這會讓孩子知道他們哪裏做得好,得到了父母的肯定,所以之後也會強化他們優秀的一面,一直保持下去。
同時這種鼓勵方法由於以客觀事實為基礎,所以孩子不會一味的尋求父母的認可,從而避免了後期不良行為的出現。
2、啓發式鼓勵法
如今很多父母都只看重孩子的學習結果,卻並不會花太多的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感受。
啓發式鼓勵法主要是指挖掘孩子在取得好成績時的內心感受,讓孩子願意為取得好成績而付出努力。
登頂的感覺固然美好,但是一路沿途的風光我們也不能忽視。
所以讓孩子知道他們具體做了什麼才換來最終的好結果,有利於他們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激發出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3、賦能式鼓勵法
當父母過多地表揚孩子時,孩子會很享受這種感覺,但是卻無法從父母表揚的詞語中感受到力量。
當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長的表揚上時,便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學習是為了取悦家長,是一種被動的行為。
賦能式鼓勵法則是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了他們自己而學,是為了取悦任何人。
它的核心是讓孩子不斷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在每次取得好成績的時候都有自豪感,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出孩子學習的動力。
多鼓勵,少表揚
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説過,所謂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為自己的樣子。
心理學認為,所有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都是要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1、鼓勵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這是通過他們努力的汗水換來的,只有建立在不斷努力的基礎上,孩子才能走得更穩走的更遠。
如果只是表揚孩子聰明或者有天賦,那麼當他們在困難挫折面前遇到阻礙時,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讓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蕩然無存。
2、鼓勵孩子的態度,而不是結果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有所回報,所以即便孩子在付出努力之後,也有可能和父母以及自己的期待有所差距。
這時父母要看到孩子在整個過程中所持有的態度,而不只是看到失敗的結果。
當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進行肯定和鼓勵時,孩子才會明白他們態度的重要性,從而在之後取得成功。